2.8万个基层党组织、59.2万名党员闻令而动,带动1200万沂蒙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抗疫;11561名优秀机关干部到5623个村任第一书记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高高飘扬,汇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实践证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这一份份优异答卷、一幕幕温暖瞬间的背后,关键在于我市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牢记总书记嘱托,我市着眼重塑新时代“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弘扬践行沂蒙精神,打造了具有沂蒙特色的临沂党建品牌,为推动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临报融媒记者 李冰清
培根铸魂 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根基
教室中,有研讨发言的情景;房间内,有伏案疾书的画面……夏日的市委党校见证了一个个学习的瞬间。5月1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期专题学习班开班。自此,市委举办5期专题读书班、学习班,常委同志带头讲党课,带动各级举办专题学习班286期、培训8.5万人次,63万人到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我市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通过一次次学习,广大党员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
我市始终把讲政治摆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健全干部理论武装长效机制,依托市县两级党校每年举办主题班次150余期。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探索建立“为民服务解难题”长效机制,由市级领导挂帅成立工作专班,清单化推进为民整改项目,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搭建“党员结对联户”“双报到共驻共建”“党旗在班组飘扬”等作用发挥平台,累计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89586件次。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推动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内涵式发展,2020年4月以来累计承接班次682个,培训57857人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以坚强党性铸就忠诚干净担当之魂。
强基固本 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
今年9月,3286名第五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到村任职。2012年以来,我市共有4批、8275名第一书记完成驻村帮扶任务。9年来,全市第一书记抓班子、促发展、惠民生,新发展党员7673名,招商引资31.5亿元,发展增收项目6700个,村集体平均增收7.1万元,整修道路1.29万公里,新建卫生室876个、学校648所。实践证明,第一书记工作已经成为加强基层党建、打赢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培养锻炼干部的响亮品牌。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近年来,我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统筹抓好农村、机关、城市社区、“两新”组织、国企等各领域基层党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农村,开展村党组书记选配改革和专业化管理,累计选配1530人,纳入专业化管理4231人,该项工作获评“山东组织工作创新奖”,并在全省推广。实施“双创一领”行动,扶持村党组织创办合作社2402家、创办增收项目1313个、领办志愿服务队6930支,全市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过5万元,10万元以上的超过80%。
在城市,接续实施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党建引领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两个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重点街道赋权增能减负、网格化治理、“双报到”、沂蒙红色物业、“红领书记”、直播电商行业党建等工作成效卓著,红色物业、“红领书记”经验做法被中组部刊发,在全省率先成立直播电商行业党委,“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3%。
选贤任能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选派干部研学实践是市委对接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加强我市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性举措。”市委书记王安德指出。自去年8月份以来,市委决定选派年轻干部赴发达地区开展研学实践工作,170名年轻干部分赴上海、广州、深圳,磨炼干事的宽肩膀、创业的真本领。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我市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出台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政治素质考察办法等系列文件,实施“落实力”考察评价、政治素质正反双向测评。坚持实干实绩导向,深化干部工作实绩纪实评价机制,注重在平时、在一线、在重大任务面前考察识别干部。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8090”优培优选工程,探索市直部门科级干部交流机制,开展竞争性选拔年轻干部,建立年轻干部专项预审制度。
激励担当作为,打出一套刚柔相济的“组合拳”。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干部监督大数据分析系统,出台《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活动监督管理办法》,探索实行领导干部家访制度,持续开展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和专项检查,常态化开展个人有关事项抽查核实、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监督管理“笼子”持续扎紧扎严。强化干部正向激励,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等办法举措落实,设立“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奖”,对在专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记功嘉奖,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责任编辑: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