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沂>临沂新闻>

牢记嘱托 奋力前进丨弘扬沂蒙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

2021年9月29日,沂蒙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是对于百年精神谱系的伟大论断。岁月不居,唯有精神代代相传。

从“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的闭塞山区,成长为商贸物流发达的国际化商都;从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发展为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城市……一路走来,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已深深融入沂蒙人民的血脉,引领着临沂从过去到现在,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去。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八百里沂蒙,展开是一幅山河壮丽的画卷,聚起是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沂蒙人民传承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发愤图强,砥砺前行,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在传承发扬中迸发活力

2020年9月4日,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沂蒙精神展馆开馆,这是继北京沂蒙精神展馆之后开设的第二个省外沂蒙精神展馆。

这个展馆以“千古琅琊、沂蒙概览”“坚定信仰、献身革命”“砥柱中流、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无私奉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流动家园、固基培本”六个板块,全面展现了沂蒙党政军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奋斗的光辉历史。今天,这里已经成为上海十几所高校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基地,也被列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四史”教育中心。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战火硝烟中诞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成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沂蒙精神以其令人惊叹的生命力、战斗力,引领支撑着沂蒙人民渡过一道道难关,获取一个个胜利。

厉家寨、九间棚、代村……每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标注着沂蒙人民一段载入史册的奋斗历程,沂蒙精神熠熠生辉,散发着穿透时空的精神伟力。紧跟时代变迁,沂蒙精神在传承、弘扬和践行中,不断丰富着内涵和外延,成为推动沂蒙人民奋起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如何让这伟大力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时对沂蒙精神作出重要论述,为新时期弘扬沂蒙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临沂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掀起新一轮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的高潮。

2013年,《中共临沂市委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进一步凝聚形成推动老区发展强大力量的决定》印发;2014年,《中共临沂市委关于牢记历史责任发扬光荣传统大力加强作风建设的决定》出台;2016年,临沂市委提出在全市实施沂蒙精神弘扬工程;2017年,山东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2018年11月,一场高规格的“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理论研讨会在临沂召开,推出一批沂蒙精神高质量研究成果;2019年,临沂市委制定印发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工作方案》;2021年,起草印发了《“弘扬沂蒙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取得了丰硕效果……

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已贯穿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领域之中,沂蒙精神真正成为凝聚民心的旗帜和引领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围绕“沂蒙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弘扬”这一逻辑主线,我市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建设成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平台和宣传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将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规划整合提升,形成了完整统一的红色旅游网,每年吸引1500万次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在“水乳交融”中凝聚力量

什么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那就是,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沂蒙儿女听党话、跟党走,用无私奉献书写了鱼水之情感人至深的篇章。这种血浓于水的党群关系,凝聚起推动革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

在沂蒙山腹地的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有一座“百年老屋”。这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家。在战争年代最艰苦的时期,她创办了战时托儿所,5年时间里,和乡亲们一起先后抚养过40多名革命者后代。为了这些孩子,她失去了4个亲孙子。

进入新时代,在全市各条战线上,企业、社会团体等听党话、跟党走,也加入各项工作中。扶贫领域,临沂1000家爱心企业结对帮扶2672个经济薄弱村或省定贫困村,累计帮扶资金8671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6万余人;1000余家企业、商户参与消费扶贫工作,建设电商扶贫示范基地5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2034个。

2018年4月19日,在临沂企业家徐军的组织带动下,全国第一个针对孤困儿童的志愿服务组织——临沂市孤困儿童志愿者服务团成立。志愿者走遍了全市9494个村居,累计行程数百万公里,摸排出了5317名需要救助的孤困儿童。3年里,全市有5000多名志愿者加入服务团,与5000多名孤困儿童结成了对子,让孩子的心灵照进阳光,身心同步健康成长。

在临沂发展的各个时期,在沂蒙大地的各个领域,都可以感受到沂蒙精神的勃勃生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澎湃创造历史的动能,沂蒙人民踏上壮阔征程,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

在努力践行中发扬光大

红色,是沂蒙最热烈深重的底色。沂蒙精神在孕育生长之初,就深深烙上了革命初心的红色基因。

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带回沂蒙山区,弥留之际勉励同志们要“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刘晓浦、刘一梦叔侄俩,面对“放弃就可以活命”的“生路”,选择了为人民、为信仰献身……沂蒙共产党人践行着“一切为了群众”的理想信念,坚定走过了一段段的奋斗历程。

学习这凝聚着血与火的党史篇章,在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里,沂蒙广大党员如何进一步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我市统筹推进弘扬沂蒙精神和党的建设,开展了弘扬沂蒙精神“百千万”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脱贫攻坚战场上,临矿集团驻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洪沟村第一书记刘建光因公殉职。从2016年2月起,刘建光在驻村脱贫攻坚第一线坚守了1500多个日夜,为两个村庄的脱贫事业倾尽心血。他去世后,他的同事也是驻洪沟村第一书记的郭圣刚挑起了担子。“党和国家给了这么多好政策,我们要为群众贯彻落实到位,让沂蒙百姓真正得到实惠。”郭圣刚这样说。

基础建设战场上,山东沂蒙交投集团的李文婕、路霞、王凤英等在“弘扬沂蒙精神,铸造沂蒙交投铁军”的口号下,为临沂交通基建事业不懈付出。半年修好一条红色旅游公路,是李文婕接到的任务。她将项目指挥部直接搬到施工一线,日夜不停加班加点,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这是真切的几组数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8627元增加到2020年的39466元、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28元增至15918元,年均分别增长6.6%和8%;临沂市1275个贫困村、45.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截至2021年,临沂行政村通硬化路率100%,行政村通客车率100%,各项指标皆位居全国前列。

围绕“万名干部下基层”、脱贫攻坚“回头看”、选派第一书记等活动,围绕“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基层治理和减负等工作,沂蒙共产党员在践行沂蒙精神中激扬起无惧风浪、奋勇向前的力量。

临报融媒记者 王珊珊 彭庆东

责任编辑:辛颖

分享到: 0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