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沂>临沂新闻>

“十三五”期间 临沂市卫生健康事业交出高质量答卷

19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每年让利群众约6.9亿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中药饮片(中草药)报销比例提高到95%;全市有96家乡镇卫生院达到甲等水平,67家达到乙等水平,16家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医院服务能力,10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这一组组亮眼的数字背后,是我市“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交出的高质量答卷。

1月15日,记者从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第八场“‘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市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创示范、提能力”的工作思路,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满足广大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

全市共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5个

强化组织领导。市级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市长挂帅,重大事项亲自安排,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市委、市政府2019年出台《关于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助推乡村振兴的十条意见(试行)》,明确了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的具体任务目标,对各责任单位进行了任务分解;出台《临沂市看病就医便民惠民服务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从门诊、急救、照护等10个方面,着力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强化各项改革。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牵头医院为下级医院预留转诊号源和床位,实现双向转诊;目前全市共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5个,实现县域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全面破除以药养医机制,19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每年让利群众约6.9亿元。

强化基层首诊。对医联体模式或接受上级医院对口帮扶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技术准入、药品品种等方面与上级医院相衔接,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对选择基层机构就医的群众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中药饮片(中草药)报销比例提高到95%,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

关键词:基层医疗

163家乡镇卫生院达到甲等、乙等水平

市卫健委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编办、人社部门制定了《临沂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年行动方案》,细化了基层机构建设的各项任务。

实施“百镇千村”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工程。“十三五”期间,各级共投资14.79亿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对131所乡镇卫生院、2273所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提升改造,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深入开展乡镇卫生院评价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坚持问题导向,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持续提升乡镇卫生院建设管理水平。全市有96家乡镇卫生院达到甲等水平,67家达到乙等水平,16家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医院服务能力,10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

全面展开社区医院建设。临沂市被确定为首批社区医院试点城市,进一步探索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障运行机制,精准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梯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差异化发展,推动整合型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积极构建综合、连续、协同服务模式,成功创建社区医院13家;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一网通办

全市卫生计生专网并入电子政务外网

“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1.1亿元,用于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智慧医院建设,顺利完成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二期建设,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平台接入率100%。全市283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完成了《健康信息平台共享数据集(医疗部分)2018版》改造,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建立了人口库、医疗健康数据主题库,累计收集数据8.57亿条,持续向北方大数据中心传输病案首页。

提升网络设施,实现了“一网通办”,全市卫生计生专网并入电子政务外网,198家乡镇卫生院、5200余家村卫生室完成改造迁移工作,为大卫生大健康信息化建设扫平了障碍。

2020年疫情期间在全市范围推行“健康通行码”,注册率超过92%,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作。建设完成“电子健康卡”一期工程,全市已有4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22家基层医疗机构、2921家村卫生室顺利完成改造,上线运行,至目前累计用卡573.4万人次,累计在线结算2.05亿元。

关键词:帮扶诊疗

11726名医护人员下基层,累计义诊24.67万人次

开展选派“业务院长”活动。作为全省首批业务院长试点城市,共选派79名“业务院长”到扶贫重点乡镇和薄弱乡镇卫生院工作,帮助乡镇卫生院建立特色专科125个、建立双向转诊渠道124条、支援设备554件,价值2600多万元、培养骨干529人。使乡镇卫生院在制度建设、诊疗规范、操作规程、医疗质量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规范,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开展“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从2019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从二级以上医院组织万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服务团队,下基层开展联系帮扶和诊疗活动,自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有2168支服务团队、11726名医护人员参加了下基层服务活动,累计服务天数11204天,开展培训讲座5440期,培训12.41万人次,义诊24.67万人次,走访患病群众5.7万户,为乡镇卫生院建设特色专科54个,培养业务骨干3742名,建立双向转诊渠道62个,累计转诊463人次,支援设备价值36万元,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群众的满意度。

关键词:家庭医生

为543万人次适龄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

一方面,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转变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开展随访、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出诊等。重点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群、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服务。“十三五”期间共为543万人次适龄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另一方面,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作用。开展中医药“百千万”行动,打造100个中医药特色技术挖掘项目,建设1000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培养10000名中医药技术人员,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全市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全覆盖。

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

责任编辑:范涛

分享到: 0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