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沂>临沂新闻>

沂水多措并举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沂水县是全省20个脱贫任务较重的县之一。近年来,沂水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扶贫资产“四权”分置管理机制、殡葬全免费改革、大病再救助、“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寸草心志愿服务行动、婚俗改革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保障贫困群众持久受益,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四权”分置,保障贫困群众持续受益

“为确保资金资产安全、收益长效稳定,我们创新建立了扶贫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益权归贫困户,监管权归农业农村局的扶贫资产‘四权’分置管理机制。”近日,在崔家峪镇磨峪村,该镇扶贫办工作人员杜伟为前来调研的同志讲解“四权”分置管理机制。

针对以往扶贫分钱分物、一分了之等问题,沂水县创新建立扶贫资产“四权”分置管理机制。2016年以来,全县429个扶贫产业项目全部落实“四权”分置管理机制,年收益4910.8万元,覆盖94%的贫困人口。

殡葬全免费,解决贫困户因丧致贫、返贫问题

“自从县里进行了殡葬改革,火化费、骨灰盒费等全部免除,政府都给办好了。一场丧事,俺自己就买了几十块钱的祭祀用品。殡葬改革对俺这种家庭来说,真是太大的帮助了。”崔家峪镇南垛庄铺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尊兰去世后,她的儿子高德志说。

针对贫困户因丧致贫、返贫问题,从2017年5月10日起,该县创新实施以“殡葬全免费”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对群众在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费全部免除,直接减轻了贫困人口的家庭负担,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目前已有10209名贫困人口受益。

大病再救助,为贫困群众减负

沂水县有病残贫困人口5.6万人,占贫困总人口的78.8%。针对因病致贫贫困人口中患重病者在享受医疗扶贫政策后,个人负担仍较重的问题,该县创新实施大病再救助工程,每年通过企业捐助、机关干部捐助等方式,筹集1000万元大病再救助基金。贫困人口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机构减免和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报销后,进行医疗机构费用再减免和1000万元大病再救助基金救助两个环节,实行分段累进制救助。

自大病再救助工程开展以来,沂水县全县大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比例由原来的8.6%降到4%,远低于全国10%的标准。同时,将所有环节全部纳入“一站式”结算平台,解除了贫困群众的奔波报销之苦。目前,该县已为16934名贫困人口再减免费用503.5万元,1301名大病贫困人口通过大病再救助基金报销472.3万元。

寸草心志愿服务,提高弱势群体生活质量

每周六,在沂水县1040个村里,都能看到身穿红马甲、佩戴红袖章的志愿者们。他们由党员、热心村民、后备干部和网格员组成,为农村鳏寡孤独和“三无”失能贫困人员提供志愿服务。这就是沂水县实施的“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寸草心志愿服务行动。

目前,全县1040个村党支部全部领办了寸草心志愿服务队,已有志愿服务队员13426名。每周六固定深入6051户、7068名服务对象家中,通过开展打扫一次卫生、料理一次家务、清洗一次衣服、进行一次代购的“四个一”服务,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厚养”问题。

婚俗改革,破解因婚致贫、因婚返贫难题

11月20日,崔家峪镇花峪村的王凯和李娇喜结连理,喜事新办志愿者为其送上广场舞进行庆祝,并为他们证婚,最后为新人颁发婚俗改革文明家庭荣誉证书。

为破解因婚致贫、因婚返贫难题,今年沂水县深化实施婚俗改革,明确了喜事新办标准和流程,健全完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引导群众算清“经济账、面子账、感情账、人情账、环境账、文明账”六笔账,探索推广集体婚礼、文化婚礼、民俗婚礼三种简约文明的婚礼形式。

新式婚礼推行以来,全县采用比例达70%,每户喜事新办家庭可节约1万元至3万元。

贫困户稳定脱贫,一要收入达标,二要保障到位,二者缺一不可。五年来,沂水县开展个性化劳动技能培训,实现教育扶贫就业5600余人,1848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累计1亿多元,182家企业与135个贫困村结成对子,帮助解决行路难和饮水难等问题200余个,设立项目加工点和产业帮扶项目377个,带动1392户2162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捐助活动600余次,慰问困难家庭1860户,志愿帮扶1330户,资助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458名。

临报融媒记者 化强 通讯员 田宝宗 徐建明

责任编辑:范涛

分享到: 0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