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加快政策创新、政策集成,激发乡村人才、土地、资金要素活力。
凝聚人才力量
苍山街道夏家庄村民白付旗早年在上海做水果生意。发现家乡的沙土地适宜种植西瓜后,选择回乡创业,打造了夏家庄的西瓜品牌。
2013年,白付旗带头成立金海源瓜菜种植合作社,研究市场需求,改种新品种,成功打开了市场。通过这几年的大棚西瓜种植经验,白付旗创新了一套早春西瓜套种连作模式,利用空档期进行西瓜育苗,使本来能产一茬西瓜的季节可产两茬,亩产效益2万余元,带动周边9个村2000余户农民受益。白付旗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凭借扎实的农业技术,被选为“鸿雁”人才。
2018 年以来,兰陵县坚持正向激励、搭建平台、扶持培育相结合,全面实施“四雁工程”人才战略。为探索建立鼓励人才“到乡村去”的激励机制,兰陵县连续出台制度文件,构建“物质激励+台阶激励+精神激励”的政策支撑体系和长效引导机制,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2018年实施“鸿雁工程”后,培育“鸿雁”人才601名,发放奖补资金 120 万元,带动4500余户农民科技致富。
培育特色产业
今年,长城镇李宅村村民李法义迎来了猕猴桃大丰收。“我们家跟着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尝试种植了6亩猕猴桃,今年每亩产量 1000 多公斤,与往年种麦相比,一年多收入 3 万多元。”目前,李宅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初具规模,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带动社员种植猕猴桃 1600 余亩,盛果期年产猕猴桃 2400 吨,产值达 4800 万元。
兰陵县创新实施以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发展方式,为“四雁”腾飞提供平台和抓手。目前,兰陵县发展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 424 家、流转土地 5.8 万亩、吸纳社员 2.1 万户、设立 1 亿元乡村振兴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创新土地经营权证贷、“大棚贷”等 88 款信贷产品,新增涉农贷款38.2亿元。
兰陵县制定了长三角“菜篮子”工作方案,实施“一村一品”,推行“五品五标”,设计“苍山蔬菜”标识,今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8个。先后6次赴上海考察洽谈,与上海蔬菜集团、叮咚买菜、鼎俊集团等实现长期合作。培育绿沃川、龙之春、成大食品等十大兴农项目、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十大龙头企业,推广垦源“1+N”模式,新建农业基地 5 个,落地农企园、新格林花卉、玖柒食品等企业 47 个,总投资106亿元。
绘就美丽画卷
通过土地流转,兰陵县引导农民以空闲宅基地、闲置民宿、闲散土地入股,打造“居客之家”特色民宿,实现村集体收入翻倍增长。
过去,苍山街道南码头村抓住压油沟田园综合体开发这一契机,改善村庄环境、打造宜居乡村的同时,成立空闲宅基地合作社,流转宅基地到村集体发展民宿产业。目前,南码头村正在探索多种模式的运营方式,合理利用村内闲置土地资源,扩大村集体收益,努力实现从一个精准扶贫重点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转变。
村党支部书记朱德海感慨地说:“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民宿,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带动了村民就业。”
近年来,兰陵县以产城融合为目标,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对全县 1024 个村居开展农村“五大堆”集中清理整治行动,投入资金 3600 余万元,实施道路绿化、围村林建设和水系绿化工程,2020 年全县完成新增和更新造林 30410亩。曾经脏乱差的旧面貌,如今变成了整齐有序、干净整洁的新容颜。
同时,兰陵县在涉农资金中列出专项资金 1460 万元,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用于连片村庄进行村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整修排水渠、建设景观节点等村庄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提升。实现所有村通自来水,连片打造会宝湖美丽乡村示范区。目前,兰陵县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 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90个。
临报融媒记者 田学富 通讯员 冯磊
责任编辑: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