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辉煌“十三五”•成就巡礼
做有态度、有温度的教育 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大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教育公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成为“十三五”以来临沂市教育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实现教育公平要有态度,教育扶贫要有温度,让所有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控辍保学打赢教育扶贫硬仗,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求学的路上掉队。“十三五”以来,我市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对建档立卡家庭、残疾、留守等困难群体儿童逐一落实情况,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适龄儿童均接受义务教育,做到应入尽入。山东省控辍保学工作台账管理数据中,我市有2548名儿童,但无实际失学辍学适龄儿童。
临沂汪沟第二中学的邢某某是该校2017级的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从2018年10月开始接受寄宿生生活补助、新春送温暖资助、企业家捐助等,到2019年9月份共接受捐助5000元。作为兰山区最为偏远的学校,临沂汪沟第二中学家庭困难学生较多,居住分散,帮扶难度较大,该校坚持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辍学。
为做好控辍保学,我市教育部门分类安置学生,实行“一人一案”。对因病、因残的,采取特教学校就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远程教育等方式,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确实不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经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在中小学学籍管理平台控辍保学模块中详细备注说明;对打工务农、居家学习的,组织人员采取多种方式依法劝返;对家庭贫困的,落实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名适龄儿童因贫失学辍学。
市教育主管部门对山东省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内的学生进行核实,对照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人员名单,落实资助政策,免除学费、发放助学金。2016年以来,共计发放各级各类建档立卡学生资助资金9245万元,惠及8.7万人次。
为了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输在起跑线上,市教育主管部门在落实“全面改薄”原有规划的基础上,保障涉贫学校优先安排、优先施工。2014年至2018年,全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面改薄”规划共涉及351所学校、1431个项目。截至目前,所有规划项目完工率为100%。
此外,市教育局积极创造条件,有效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为贫困村每一名适龄儿童提供就近接受公益普惠学前教育的机会。2015年以来,全市共规划建设贫困村幼儿园180处。截至目前,所有建设项目完工率为100%,共投入资金2.5亿元,新增学位1.9万个。
大班额化解完美收官,让孩子座位不挤、教室变宽敞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消除中小学56人及以上的大班额,成为“十三五”以来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十三五”以来,全市开工建设中小学校105所,开工率98.13%,投资47.1亿元,投资完成率150.03%,累计化解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6625个。截至目前,我市已彻底完成56人及以上大班额的化解工作。
“座位不挤了,过道变宽了,教室的空气都变新鲜了。”兰山区某小学老师陈女士感慨,更关键的是,各科老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大班额化解之前,一个班级60多个学生,每到冬季门窗紧闭,教室内空气浑浊,不得不在放学后通风。
记者调查发现,大班额的化解让家长心中欢喜。“我家孩子体格壮实,窄窄的座位空间无法容纳他,他经常回家吐槽,却又无计可施。现在班里的学生少了,以前的苦恼也没有了。”学生家长孙女士说。
“任务重,压力大,兰山区需要化解的大班额有1107个。”兰山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称。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加快推进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招生政策调整等多项举措,于今年9月份已全部化解大班额。
据了解,化解大班额压力较大的学校有临沂沂龙湾小学、北园路涑河小学、红旗小学、西郊实验学校、滨河实验学校等。其中,临沂沂龙湾小学采取与齐鲁园小学联合办学的方式,分流一至五年级部分学生、教师到齐鲁园小学,两校区学生均衡分班,达到化解超大班额的目标,实现“管理一体、特色各显、逐步融合”。
“我们化解大班额坚持的原则是就近分流优先,坚持自愿选择、政策倾斜、均衡分班。”临沂沂龙湾小学副校长王全江说,按家庭住址就近方便上学的原则,花语馨苑、花半里、豪森名邸、爱伦坡4个小区的学生可优先分流到齐鲁园小学,如果分流数量未达到化解大班额要求,其他小区学生可选择分流到齐鲁园小学。
另外,该校学生和家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分流到齐鲁园小学还是留在临沂沂龙湾小学,学校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签好分流选择承诺书。王全江称,从政策支持、教学资源、设施配套、管理团队、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向分流到齐鲁园小学的班级倾斜。
产教融合助力学生就业,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
近年来,我市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重点学校就业率达100%,每年有3万多名毕业生走上经济建设一线,平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多的达到6000多元。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以来,职业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的春天也悄然到来。目前,全市有高等职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27所、技工学校7所,在校生13万人。
“我们还不断拓宽人才的成长路径,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和隔离墙,职业教育人才升学、留学、就业条条道路畅通。”市教育局职成科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我市有5所中职学校与临沂大学建立了“3+4”“3+2”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机制,五年制高职专业点达到110个。4所中职学校分别与加拿大、韩国、泰国、俄罗斯等国家高等院校联合办学,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可以出国深造。
记者从临沂职业学院获悉,山东省普通高校全日制专升本考试成绩公布,该校应届毕业生中158名学生分别被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大学、泰山学院、枣庄学院、济宁学院等本科院校录取。“条条大道通罗马,读高职也能实现我们的大学梦。”该学院学生李晓华(化名)说。
近年来,该学院在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多样化成才。自2013年以来,学校实施“五子登科”学历提升计划,每年组建普通专升本辅导班,安排优质师资为学生免费辅导,专升本考试一直保持较高升学率,今年更是再创佳绩。
“让人才因我而有用,让企业因我而发展。”该学院相关负责人称,前不久该学院与临沂联合金融谷产业园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正直集团举行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签约仪式,搭建起高水平合作平台,努力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双赢”的临沂样板,为加快推动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十三五”以来,我市教育以产教融合为动力,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办学改革,充分调动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截至目前,全市组建市级职业教育集团9个,建设市级专业指导委员会10个。各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互派人员,联合开发教材,开展冠名培养、订单式培养,各中职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数超过500家。
临报融媒记者 庞尊利
责任编辑: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