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改造,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更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源”。近年来,临沂市工信局精准施策、优化服务,不断释放“技改红利”,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紧盯项目、用足政策、升级服务,大力实施技改提级行动,工业企业发展活力倍增,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挥舞的机械臂、快速的流水线、运转的智慧后台……走进沂水县宝美隆智能制造公司,一条条自动生产线井然有序。在数据中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显示屏上调看数据,对产品的工艺、质量、设备管理等环节进行实时操作,通过大数据,产品的采购、销售、发货、结算等信息,一目了然。这里还建设了智能精加工中心、配套高端加工中心、智能物流配送中心,从生产模式、管理方式、产品系列等方面进行全系统、全要素的智能化改造。
“新开发的高端轴产品植入了数据运行芯片,可实时监控工程装备运行状态,自主研发的热处理工艺,将调质过程由原来的5个小时缩短到了50秒左右,销轴类产品在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产品延伸率等性能上均超出国际行业20%以上。”据宝美隆智能制造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坚持智能化生产改造,全面提升企业精益化生产水平,目前企业工程机械轴类零部件产能、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全国销量占比35%以上。
企业“脱胎换骨”,产业“强筋壮骨”。市工信局紧扣产业质态提升行动主线,积极促进工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技改力度,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在智能制造、节能减排中打造竞争新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技改提升了内生动力,实现蝶变。
通过技术改造,不少老企业正焕发新活力。在兰山区华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通过数转智改,公司从工业化、信息化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公司积极建设数字化控制中心,引进智能中控系统、SAP系统+MES系统、OA办公系统,让数据资源参与生产要素的分配,健全了多元生产要素分配的复杂机制,极大地优化了各生产线之间的资源调度和高效协作,实现了管理数字化、物流自动化、企业智慧化。
“公司总投资6.6亿元,新上6条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主要生产高空车剪叉底盘、臂车底盘、21T动臂斗杆、超大挖结构件,产品采用华星自主研发的1100兆帕的高强钢,比传统重量减轻50%,寿命提高45%。”据华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华星高端工程机械结构件技改生产线作为省重大项目、省重点技改项目,此项技术改造使设备、技术、工艺实现转型升级,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而掀起技改热潮的企业远不止于此,今年1至5月份,全市工信系统以技改项目推进为抓手,全力以赴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重点调度的计划投资过亿元项目216个,总投资536亿元。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积极谋划工业技改投资项目,强化项目推进服务和要素支持,健全纳统工作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抓紧落实工业技改工作,为实现全市工业“量质提升、两年万亿”目标贡献技改力量。
临报融媒记者 胡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