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他,回村不到2年时间,就把一个从拖欠集体土地承包费的“软弱涣散”村改变成实现集体入账43万元的增收致富村。他就是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诸满村三村党支部书记、兰山区恒韵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季相银。
“2021年之前,我一直在外县工作,每次回到村里,想到有的村都富起来了,我们村还是老样子,我就想着要为村里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2021年季相银回到了村里。
几十年来,诸满三村村民一直都是以种植大棚为主要经济来源。季相银一边研究国家政策,一边学习农业知识,决定利用“地利、人和”的优势在诸满三村成立合作社,于是兰山区诸满绿丰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了。
随着专业合作社数量的增多,覆盖区域越来越大,2022年底,季相银决定重组为兰山区恒韵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任理事长。这样由开始的一家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含华城瓜菜种植合作社、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6家成员社组成,共1097户社员的联合社。成立联合社后,从搭建大棚、买农膜、买化肥、选种,到技术指导、销售等服务均采取统一标准,这样降低了采购成本,保障了产品质量,实现每亩增收3000-5000元不等,联合社年收入达上百万元。
“联合社发展成一定规模后,就需要加快农产品的营销步伐了,我们严格按照一社一品一特色,建立特色基地品牌园,并注册了‘沙窝地’牌甜瓜、‘彦春’牌鲜乳等10余个农产品商标。”季相银说,一年来,联合社相继与湖北中百集团、黄商集团、上海光明乳业、安徽生鲜传奇商超合作,形成了“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运营模式,实现了上下游有效衔接,并充分发挥了联合社的核心主导作用。
“现在我们开发的小程序正在试运行阶段,让我们销售出去的每个产品上都有一个‘溯源码’,只要一扫这个码,就可以追溯到这个产品‘从出生到成熟’的整个过程。我们农副产品与互联网相结合,增加线上销售渠道,增大产品附加值,扩大我们的品牌效应,我会继续带领社员们增收致富,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对于未来,季相银信心满满。
临报融媒记者 李庆娟 通讯员 韩敏 范子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