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沂>临沂新闻>

临沂市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新路径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言词恳切,为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鸣响发令枪。

近年来,临沂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聚焦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聚力系统格局构建,探索深度协同融合,创新多元思政模式,细致擘画了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的新蓝图。

2022年11日 ,临沂第一实验小学红领巾宣讲员走进沂蒙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宣讲。

聚焦系统构建,明晰思政教育“格局一体化”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教育必须贯穿于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的整个过程。

然而,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长期以来在育人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学段间、课程间内容重复,学段间衔接性不高,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这些都表明,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还要更深入、更有的放矢。

那么,在纷繁复杂的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思绪中,该如何厘清思路、精准发力。2022年6月,临沂市委教育工委印发《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统领、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凝聚力量、多方联动、整合资源,全面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向贯通、协同育人水平”的指导思想,并为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党建统领一体化育人。健全市、县、校、院系(级部)四级领导机制,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推动大中小学思政结对联盟、签约共建。

——课程建设一体化育人。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相互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思政课体系。

——教学教研一体化育人。健全一套一体化教研机制,培养一批一体化骨干教师,打造一批一体化精品案例,建设一批一体化试点学校,形成一批一体化教研成果。

——家校政社一体化育人。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家庭教育课程,通过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构建和谐的家校政社协同育人关系。开展党史国史进校园、红色教育进课堂等活动,把思政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相结合。

《意见》的印发,不仅体现了临沂市推进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的坚定决心,也让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框架得以明晰。

聚力深度融合,推进思政教育“协同一体化”

从当下思政课程内容来看,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需着力在各学段的“融合”上做文章。

目前,临沂大中小学结合实际探索不同模式,构建“大思政”的教育体系,开展课程研究、教学研讨、教师培训等活动,探索在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及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好协同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一体化建设。

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赴临沂第三十九中学观摩高中思政课堂,就大学生专业学习等方面与高中思政课教师进行深入研讨,推进跨学段思政课互听互看、互学互鉴。

临沂第三十九中学组织本校初中高中思政课教师开展跨学段教研活动,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将课程理念与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实现各学段思政育人融通融合、学科教师联合培养。

推进思政教育“协同一体化”还要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上做文章。为此,临沂市委教育工委坚持“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出台《关于沂蒙精神教育融入小学、初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意见》,按照“小学讲故事、初中讲历史、高中讲精神”的思路进行一体化设计,开发市域内地方课程,免费发放《沂蒙精神教育读本》80余万册,配套开发红色教育校本课程200余个,增加资源供给。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统筹推进学科德育建设,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兰山区教体局丰富思政课程平台载体,构建起“课程思政”大德育体系。齐鲁园小学充分挖掘主要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统筹规划,推进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

拓宽教学场域,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多元化”

“思政课不好上”曾经是很多学校的困扰,“老师不愿上”“学生不爱听”等问题之前较为普遍。“思政课不仅应该只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课上成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让思政课的‘大道理’有效解决学生成长的‘小问题’,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临沂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发舜表示。

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激活社会“大课堂”、汇聚社会育人“大能量”,把思政课堂“搬”出教室,师生共同走出校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厂矿企业,投入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中。“三下乡”支教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志愿服务、电商专业学子深入“沂蒙红嫂”故里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鼓励学生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

“我们一定弘扬好沂蒙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近日,临沂枣园中学学子站在兰山区半程镇“沂蒙魂”红色实践基地“红色薪火”主题教育馆内举起攥紧的拳头说。据了解,“沂蒙魂”红色实践基地是兰山区依托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之一,每年可培训中小学生近5万名。同时,该区还开辟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蒙革命纪念馆、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等红色教育阵地,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社会大课堂”。

蒙阴县教体局探索建立各年级阶梯性、差异化研学课程体系,小学阶段以“我的家乡”主题、“乡土乡情”课程为主,初中阶段以“行走沂蒙”主题、“县情市情”课程为主,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临沂第六中学邀请银雀山法庭的法律专家走进课堂,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法、守法、用法,以家长进课堂、名家来开讲等形式创新开设大思政课堂。

此外,全市教育系统积极探索实施“讲课+讲座”“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思政铸魂育人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

莒南县教体局利用红色教育基地优势资源进行现场教学,开展“进基地、育红心”等研学活动。临沂杏园小学博物馆研学团队将家乡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到课程中,让文物“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蒙阴县富民小学开设特色劳动课程,野店中心学校开展“走访老党员”“寻访老红军”活动,让思政课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我们要深刻认识思政课的性质和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德育课程’定位,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研形式,开展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推动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临沂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广江表示。

临报融媒记者 衣方杰 通讯员 刘伟

责任编辑: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