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2022年全市在养老服务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了解,一年以来,市民政局先后推出一系列工作举措,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034处,其中养老机构116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84处、农村幸福院734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健全政策法规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我市首部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临沂市养老服务条例》于2022年5月1日正式施行,此法规由市民政局牵头编制。除此外,还起草了全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和“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以临沂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名义印发《2022年临沂市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建立定期更新制度,明确全市基本养老公共服务的类别、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标准、责任主体和政策依据等内容,为推动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政策基础。
同时,我市养老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努力争创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区等省级试点,打造了一批县域养老服务发展高地;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健全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制度等。对已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委托专业机构实行连锁化、规模化运营,确保设施发挥应有效益。推动创新养老模式发展,目前社区助餐食堂176处。
不断提升机构养老有效供给。我市成立副县级事业单位临沂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加强对养老工作的指导支持,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参资入股、联合经营、承包收购、委托管理、公建民营等方式,建设和管理运营公办养老机构。农村幸福院建设同步推进,鼓励专业服务组织连锁化托管运营,切实提升农村养老水平。
创新养老服务发展机制
多层级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我市加快养老服务标准建设和品牌示范,应省民政厅邀请参与制订山东省养老服务地方标准3项,牵头立项养老服务地方标准2项,制订养老服务团体标准4项。深化医养融合。市级对新建、改建护理型床位分别给予每张2000元、1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所有养老机构能够通过不同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我市创新开展“两老”关爱服务。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方案,建立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和抗战时期入伍老战士关爱服务体系。强化区域交流。受省民政厅委托牵头发起成立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养老服务联席会议,推动鲁南经济圈4市养老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在面临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的情况下,我市通过市、县、镇街、社区、居家等5个层级,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一是在市级层面,重点建设2个市级养老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市老年养护院项目,床位960张,已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投入运营;建设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河东新院区项目,设置床位700张,供养孤老残障人员356人,现为全省规模最大、收养人员最多的社会福利机构。二是在县级层面,对敬老院的资金、土地、人员等进行有效整合,发挥规模效应,建设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和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7处,实现了县区全覆盖,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6.9%。三是在镇街层面,开展农村敬老院三年改造提升行动,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功能的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共建有161处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街全覆盖。四是在社区层面,开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回头看”,成立27个联合督导组,开展实地摸排督导。五是在居家层面,依托市县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安心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开展“关爱来临‘沂’起守护 让爱不迷路”防走失关爱服务项目,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简化申办程序,规范资金管理,2022年共为11.3万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
养老服务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老年人幸福感不断提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在组织领导方面,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在资金支持方面,我市各级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地方留成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55%以上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2022年争取省级资金3284万元,市级安排专项资金2098.5万元。三是在土地保障方面,市民政局已被纳入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将各类养老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项目实行与公办相同的土地政策。四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市设立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奖补,对符合条件的中级及以上养老护理员给予1000—2500元的奖补。遴选市级培训基地10家,深入推进分级分类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免费培训养老管理服务人员3.8万人次,对符合要求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五是在监管指导方面,我市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市财政全额承担保费,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覆盖率达到100%。开展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根据评定结果给予养老机构每年3—8万元、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每年0.5—3万元的差异化奖补,等级评定率达到100%。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推荐评选消防安全管理示范单位6家,养老机构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合格率达100%。印发养老机构消防案例选编、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指南和安全生产工作手册,该经验做法被省民政厅宣传推广。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赠送“新冠疫情关爱保险”2759份,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工作,做到应接尽接、应检尽检。
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愈加强烈,我市通过多种方式举措提升老年人生活满足感和幸福感。一是文娱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对院内娱乐设施建设力度,院内设有棋牌室、图书室、书法室、乒乓球室、文艺活动室等文娱活动区域,以及及时更新图书报刊等,让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有质量、有品位、有幸福感,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文娱活动开展方面,定期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如老年知识竞赛及歌咏、绘画、书法、摄影、棋牌等,让每位老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来鼓励老人积极培养发展兴趣爱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从而提升老年人生活满足感和幸福感。
临报融媒记者 李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