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天气晴好,适宜出游,旅游景区游客秩序井然,出游方式以自助、自驾游为主,乡村游成为出游首选,游客客源以本地和周边地市为主。全市各级文旅部门、旅游景区在持续强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导管控,全力保障维护旅游市场平稳秩序,让游客实现了开心游、安心游。
一名小游客体验彩虹滑道的惊险与乐趣。
预约出游、游客最大承载量预警机制、“云”营销
新技术、新手段确保景区秩序井然
“五一”假期前,市文旅局积极利用微信、手机APP等多渠道发布景区景点游览预约、联系电话等出游信息,引导控制车流量、疏导客流量,为游客出行提供服务。加大与携程、途牛、好客旅游网等旅游网络经营商合作,推出多项优惠措施,鼓励游客先预约、再出游,成为五一假期出游新风尚。
另外,“五一”假期前,市文旅局举行“谁不说俺家乡好”——临沂文化旅游网络推介会,宣传效果斐然。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共同发起的“云游山东——许你一场春暖花开”直播活动全省第一站走进泉庄镇和天上王城景区,百万粉丝进行收看。龙冈旅游集团积极在线上展开营销宣传,利用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推出的360度VR全景导览系统,将地下大峡谷、萤火虫水洞等景区的美景搬到线上,积极开展线上“云”营销。
假日期间,严格执行游客最大承载量预警机制。充分利用景区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调度监测景区游客量,旅游景区达到最大承载量25%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达到最大承载量30%时停止游客入园,及时发布景区预警信息,做到市局监控专人值守、县区预警专人反应、景区稳控专人保障,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游客聚集事件。
乡村近郊自驾游成为假期主流
丰富多彩文旅活动受热捧
假日期间,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自驾自助出游、回归自然、放逸身心、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符合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市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游览活动。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推出家庭游玩套餐,蚕宝宝家庭农场的桑葚采摘、蚕宝宝科普体验活动深受游客喜爱;压油沟景区推出的民俗文化体验游得到了游客的热捧;椿树沟景区打造了网红打卡点葫芦山;龙园开展了草坪帐篷节活动,帐篷、野餐、烧烤、音乐、亲子互动热闹非凡;苍马山景区通过发掘和利用“千亩槐林”自然生态资源,推出了“畅游五一·闻香赏槐花”活动。
乡村民宿成新热点,客房供不应求,满足了市民、游客多样化、个性化、体验性需求。
与此同时,各文化场所、旅游景区纷纷推出假日大餐,全面激活我市文旅市场。
游客排队有序进入景区。
天蒙旅游区开启极限运动挑战季,玻璃桥、高空森林玻璃漂流、蹦极、滑翔伞、低空飞行等挑战活动火热进行。利山涧景区凭借古村落、民俗体验、皮筏艇体验、漓江竹筏体验、自主烧烤等众多新看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举办了“第一届影视文化旅游节”,推出八路军岗哨、老艺术家红歌翻唱、韩元外招亲、红嫂救伤员情景剧等精彩活动。石崇崮民俗大院推出农事体验活动。天佛旅游区的书画联展和民间技艺展示、洙边茶文化园的“禅茶一味”文化体验和茶艺表演等深受游客好评。
多措并举、平稳有序
让游客安心游、开心游
假日期间,市县文旅部门联合相关单位组成检查组,查看景区特种设备管理维护、制度证件、培训演练情况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疫情防控措施、“五一”假日安全方案制定落实情况,督导旅游企业全面落实落细疫期防控各项措施,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游客聚集事件。坚持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强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各项旅游安全保障措施,旅游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24小时畅通,及时为游客解疑答惑。
市级层面建立了平台调度、投诉处置、巡回督导、执法检查等工作专班,建立假日旅游安全会商机制,由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每天定时与应急、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和重点景区通气会商,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市文旅局由19名县级干部带队组成工作组,包保督导13个县区(开发区)23家重点景区安全有序运行,全员下沉景区现场督导,全市78家开放的A级景区每家有2名以上文旅系统工作人员作为督导联络员,全时段对景区落实“四个严禁”“五个第一时间上报”“八个必须公告”要求进行督导,联络员每天2次向市局督导组回传报告客流量和措施落实等情况。
县区文旅局工作人员全部下沉到各有关旅游场所,加大人力、物力、信息等保障力度,采取交通管制、疏导、分流和预警提示等综合手段,化解聚集风险,消除疫情隐患,确保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通过增加服务人员等多种举措优化游客体验度,保障服务质量,做好旅游应急服务和管理,引导游客文明出行,共同营造了一个安全祥和、文明诚信的旅游环境。
临报融媒记者 张纪珍 郇恒雪
责任编辑: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