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了,阳光洒落,草长莺飞,火红的海棠、粉红的桃花盛开在城区每一个公园,临沂市民们按捺不住想出门踏春的心情,城区公园、广场的游人逐渐增多。城市公园广场是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也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主战场。记者了解到,自3月份陆续恢复开放后,人民广场、人民公园、雕塑公园等公共场所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游园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人民广场:引导分流 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自3月20日恢复开放后,前往人民广场健身、游玩的市民逐渐增多。虽然已经对外开放,但广场内各项防疫措施没有放松。记者从人民广场了解到,为保障市民入园春游赏花、休闲娱乐的安全,广场管理人员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游客接待服务工作,并保持防控常态化。
为加强人民广场疫情防控检查,人民广场在南门岗亭处设置志愿岗,增派志愿服务队,向游客宣传介绍疫情防控知识并测量体温登记备案。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所有进入广场的市民须“测体温+手机扫码” 或扫描身份证入园,并全程佩戴口罩。同时,人民广场在在四周多处位置设置了公告栏、温馨提示牌,并播放语音提示,告之市民进入广场须知及相关防疫知识。
恢复开放后,人民广场加大巡查巡逻次数,认真做好安全秩序管理等工作。通过工作人员网格化巡查服务,保安定时和不间段巡逻,积极做好客流高峰限入管制,在赏花集中区域及时引导分流,避免人员聚集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及时提醒游客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做好广场内公共设施及公共接触物品的消毒消杀,保持整体环境清洁,加强垃圾管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集中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市民须登记后方可进入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环境提升与疫情防控同步推进
正值春游赏花黄金季,自恢复对方开放后,人民公园游客量不断攀升。为保障市民游园赏花安全,人民公园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入园检测、扫码登记和园区消毒等日常防控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外来人员排查、客流高峰时段限入控制以及加大园内巡逻频次,合理安排园内绿化施工等,不断优化园内环境和提升服务质量。
特别是周末期间,为做好客流高峰期接待服务工作,全体干部职工轮流值班,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园内安全有序运行。在主要出入口增加工作人员数量,进一步提高游客入园检测和登记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效率。在园区内安排了专门的巡逻工作人员,劝导游客不要扎堆,发现问题立刻上报,并引导游客通过指定出入口进出,确保市民游园安全有序。
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人民公园充分利用春季绿化的大好时机,有序完成乔灌木、模纹和时令花卉的栽植,进一步丰富了园内植物种类。
游客来临沂人民公园欣赏春景。
雕塑公园:每天3次对园内公共设施消毒
为保障游客人身安全、降低传染率,雕塑公园实行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一人一档”制度,每天安排专人排查园区工作人员有无发烧、外出及密切接触情况并做好记录,详细掌握每名职工、养护人员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及疫情期出行信息,确保健康才能返岗。
同时,及时在园区东门、北门两个主入口处设立提示牌,开展分时段入园政策,科学分流疏导游客,严禁在园区内开展集体性活动,防止人员聚集。要求入园游客佩戴口罩做好扫码登记、测量体温及消毒工作,对有发烧情况的游客文明劝阻,做到同时段入园游客不超过500人次。安保公司加强园区出入口、岗亭、园区巡逻保卫,把好入口关。每天3次组织养护人员定时对两个主要出入口、办公区域、公共厕所、休闲座椅、垃圾箱等公共设施消毒;公厕、果皮箱等重点区域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在园区重要点位、入口处放置废弃口罩集中收集垃圾桶,让废弃口罩得到科学有效处置,防止交叉感染。
针对3个养护公司,雕塑公园建立公司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机制,细化防控措施。企业写出承诺书,职工及安保、养护人员等写出保证书,建立全环节、全流程防控台账,形成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及时购买、配齐配全防疫物资,定期为养护人员、保洁人员、安保人员配发防护口罩,发放消毒液、手套、喷壶等消毒必需品,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做好突发疫情应急处置。
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 通讯员 杨清梅 高红梅 盛丁蕊
责任编辑: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