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
□临报融媒记者
付然锋 朱剑锋
通讯员 刘晓迪
“我点今天的晚饭……”3月16日下午3时,家住兰山区兰山街道砚台岭社区19号楼2单元201室的居民胡建英拿起“平板”,用手指点开页面上的语音购物,并发送了这段语音,全程不到10秒钟。
“操作很简单,我73岁了,也很快就学会了。”胡建英笑着对记者说,自从她开始利用“平板”点餐,早晨鸡蛋、油条、粥,中午、晚上是馒头、水饺、煎饼、炒菜等,科学搭配,不仅味道好还卫生,她和家里人都喜欢吃,方便极了。从以前自己做饭费时费力,到现在一日三餐配送上门,如今,胡建英足不出户就享受到智能化的便捷生活。
胡建英用的这个“平板”就是砚台岭社区与临沂大学合作研发的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智慧终端”网络销售系统,并委托山东海信集团生产设备。在胡建英点完餐的同时,助老智慧终端系统后台接收到她的语音信息,并自动定位其具体家庭地址。随后,工作人员将信息转送到配送中心,配货、送货迅速进行……
16日下午5时30分,家住砚台岭社区60号楼103室的刘士攒收到了送货员送来的晚餐。打开餐盒,饭菜还冒着热气。今年66岁的刘士攒因病双腿行走不便,3年来一直由两个儿子轮流过来做饭照顾。如今只需他动动手,一天三顿饭都送上门,再也不用两个儿子来回奔波了。
砚台岭社区是上万人口的大型社区,老年人数量较多。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党委书记蒋相忠发现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年老多病,甚至身有残疾,行动受限,上下楼买菜购物不方便;有的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打字,不会网上购物;有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身体出现紧急状况时,无法得到及时必要的救助。
在完成拆迁还建、打造好优美舒适的外在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是蒋相忠等社区一班人考虑和欲解决的问题。他们借鉴社区党建楼宇网格化的成功经验,开展网格支部创业活动。几年前,为解决社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社区成立了山东砚太电商城市共同物流配送有限公司,通过电商网络配送平台,将生产的老味煎饼、馒头、豆腐等产品配送到社区、商超、农贸市场等,深受群众欢迎。目前,已拥有一处总面积为5万平方米的农副产品加工配送分拨车间,传统食品日产量达1万公斤。
有好的产品,并有专业配送队伍,如何令智能化的手段与老年人的需求相结合,切实解决他们生活的不便?为此,砚台岭社区与临沂大学合作研发的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的“智慧终端”系统应运而生。
“我们本着‘立足社区、面向老人、及时服务’的宗旨,研发‘助老智慧终端’系统,通过在线简单操作,让老年人群在不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不会打字、不方便行动等情况下,可以直接进行对话及留言,使用语音下单来订一日三餐、购买生活必需品,并及时配送到家。”蒋相忠给记者介绍说,此外,该平台还可使用语音或留言在线咨询或预约医护服务、收听收看社区信息服务,并具备在紧急情况下拨打视频或语音电话进行求助等功能。
除用户端外,系统还研发了手机App客户端,主要供商家、医疗单位、街道、社区使用。商户人员可以接收语音并进行下单及配送服务;医护人员可在线接受咨询、在线预约上门服务;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在线发布语音信息或文字公告。
这样,通过“助老智慧终端”系统,居民和商户、医疗单位、政府部门即可建立及时有效联系,居民在家就能享受点餐、购物、医疗、政务等便捷服务。
前期,砚台岭社区委托山东海信集团生产了“助老智慧终端”系统设备120台,春节过后布点17台试运行,辐射兰山老城区、北城新区、大学城等区域,目前拥有200余种菜品,可提供早中晚餐预定和配送业务。
据了解,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7万,占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4万,是全省老年人口最多的市。通过构建智慧化的物联网服务,可将商品配送到家,为老年人提供选择性强、具有个性化的生活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数量,初步计划在兰山区布点30万台设备,逐步辐射主城区老年人口,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智能化服务的便利,让他们乐享晚年幸福便捷生活。”蒋相忠说。
责任编辑: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