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旅>
为把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落细,郯城县认真落实教育民生工程政策,全面整合教育资源,深耕教育精准帮扶责任田,强化政策宣传,确保教育惠民政策全方位、无死角传递到每一个贫困学子手中。
控辍保学 “全部清零”
县教体局从学校实际出发,每学期开学前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控辍工作目标和学期、学年控辍工作计划。由县教体局对控辍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检查结果全县通报,作为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工作实绩的内容之一。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存在失学辍学现象。全县贫困村义务教育的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80%以上,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2016年以来,全县贫困村义务教育的巩固率达到98%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保学率达到100%。
建档立卡 “应助尽助”
对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新识别即时帮扶困难家庭学生及时予以资助,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确保建档立卡学生应助尽助、应享尽享。2016年资助建档立卡学生855人,资金102.9385万元;2017年春季资助建档立卡学生357人,资金46.274万元,秋季资助建档立卡学生857人,资金99.094万元;2018年春季资助建档立卡学生336人,资金41.8845万元,秋季资助建档立卡学生984人,资金118.6645万元;2019年春季资助建档立卡学生335人,资金38.2225万元,秋季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194人,资金121.8558万元;2020年春季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339人,资金103.467万元。
贫困村办学 全面改善
近年来,该县布置基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上报家庭贫困学生基本情况信息,万名教师逐一入户排查,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家庭收入、贫困程度及类型、联系电话、本年度享受资助情况等大量数据信息,并且每年更新完善一次。数据库为申报发放国家助学金提供了参考依据,做到“该进的进来,该出的出去”。
2016-2018年贫困村“全面改薄”共规划27个项目,总建筑面积133675平方米,投资19517万元,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贫困村幼儿园建设共有5个项目,目前全部投入使用,可增加学位660个。积极推进覆盖贫困村学校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全部接通100M以上宽带网,全面完成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大对教干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有效运用教育信息化发展手段缩短城乡差距。全县64处贫困村共有32所学校,中学5所,小学27所,已全部完成校园网建设,中学、中心小学网络带宽1000兆,学区小学100兆,教师人手一机,微机室满足最大班额信息技术教学,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10所学校建成录播教室,实现“同步课堂”“名师讲堂”、“网上巡课”功能,实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优质教育资源扩充条件。
乡村教师素质 整体提升
为全面完成对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和市库区贫困村学校校长、教干教师全员轮训任务,组织贫困村学校教师全员参加远程研修,每年都组织省定贫困村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并选派教师参加省直“第一书记”帮扶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举行省(市)定贫困村全体教干教师通识培训,选派贫困村骨干教师参加临沂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省培”“国培”。2016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精准扶贫脱贫,落实《郯城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实施细则》,全面做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认真执行市教育局下发的“西部经济隆起带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文件通知要求,做好相关教师的支教工作,并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进行补助发放。
结对帮扶效果显
督促职业学校逐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严格执行国家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政策,严格落实“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扶贫项目进展情况,根据职业教育扶贫政策,中职学生在校期间严格按照规定享受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亚德客有美助学金、爱心一日捐等四个方面的助学政策。承办组织2018年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小学(教学点)校长和教师省级集中培训。投资2.61亿元的郯城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新校区项目正在建设。充实实训设备,2016年上半年,采购车床设备170万元;采购电子产品装配、单片机、制冷与空调安装、机电一体化、电气安装与维护、机械装调六个项目的大赛设备,价值198万元。购置办公桌椅260套、课桌凳600套,切实有效改善了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条件。
郯城县按照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帮扶、学校管理帮扶、教师发展帮扶、办学条件帮扶四个方面的工作。该县贫困村中小学结对率达到100%,城乡结对帮扶学校之间开展教育教学帮扶、学校管理帮扶、教师发展帮扶、办学条件帮扶活动。贫困村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室建设实现全覆盖,对在校的贫困村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建档率 100%,定期开展关爱活动等。 各贫困村学校全部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室,对在校的贫困村留守儿童都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室,指导贫困村学校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配备图书和阅览设施、计算机、亲情电话等,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亲情联络等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
一系列教育扶贫措施的开展和落实,让郯城县打出了教育精准脱贫强有力的“组合拳”,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通了教育脱贫政策的最后一米。
临报融媒记者 孙云 通讯员 侯国际
责任编辑: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