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旅>

电商+非遗,兰陵网红双胞胎姐妹用双手编织七彩人生

2020-06-17


5月7日,在山东省兰陵县沂蒙老街双胞胎手工坊内,非遗项目“兰陵绳编”传承人赵福云、赵小艳正在给游客讲解兰陵绳编知识,现场手把手教授游客编织小件的装饰品。与此同时,通过手机直播,现场实况也吸引了一大批网友热捧。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通过实体店销售和网络带货,一大批“兰陵绳编”便“名编有主”了。

赵福云和赵小艳是一对双胞胎,家住兰陵县南桥镇北桥村,“兰陵绳编”是她们家“压箱底”的手艺。据了解,“兰陵绳编”已有百年的历史,作为兰陵绳编第五代传承人,赵福云和赵小艳自幼跟随外祖母学习绳编。赵福云所在的南桥镇是当地蔬菜生产、批发大镇,成年后,赵福云与很多同龄人一样,选择到浙江省舟山市金塘岛卖菜,在市场里,她一边卖菜一边编绳编。在外拼搏了几年,她对绳编技艺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2017年,我在深思熟虑之后做了一个决定——从浙江回到兰陵,专职从事绳编工作。我与妹妹决定,要重拾儿时的记忆,重塑兰陵绳编的招牌,让兰陵绳编重新焕发出生机。”赵福云回想道。

回到家乡后,赵福云和赵小艳窝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循着儿时的记忆,再加注自己的构思,在她们的手中,一条简简单单的绳子不仅做成了各式各样的动物、花卉、手链,还结合当地元素,创作性地编织出“苍山大蒜”等极具地域特色的绳编产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最初,姐妹俩满含心血的产品编出来,却少有人问津,为了打响兰陵绳编的名声,赵福云和赵小艳在积极申报非遗项目、参加各类权威非遗展会的同时,开始在网上开店,并且开通了直播平台,渐渐聚集起了人气,姐妹俩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网红,“兰陵绳编”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短短三年时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绳编类铜奖、山东省民间艺术博览会绳编类优秀奖、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创意类铜奖、中国山东首届手艺文化大展金奖……三十多项沉甸甸的荣誉就被她们收入囊中。不仅如此,姐姐赵福云还被吸收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临沂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评为市、县乡土艺术人才,作品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永久收藏,受邀到浙江、北京、江苏等处教授绳编。2019年,姐妹俩更是带着自己的绳编作品,登上了央视《乡村大舞台》的舞台。

来自枣庄市的游客李丰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三次光顾姐妹俩的手工坊,究其原因,李丰说:“每一次都能发现很多别的绳编没有的产品,这些产品非常有特色的,我个人非常喜欢”。 李丰的话道出了赵福云的对待绳编传承的心思,赵福云告诉记者,非遗项目不在于墨守成规,在编织作品时,她力求新颖,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独创性的作品,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一边是电商销售,一边是非遗传承,双胞胎姐妹巧妙运用“新”与“旧”这两条绳子,用双手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七彩生活,不但如此,她们还带领家乡妇女、无业人员从事绳编,编出的产品,由她们统一收购,既增加了乡亲们的钱袋子,也发展壮大了兰陵绳编产业。

“我们是网红,我们更是非遗项目传承人,接下来,我们会更好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让非遗项目走进现代生活,让古老的手工艺传承下去。”姐妹俩说。

通讯员:刘星元

责任编辑:辛颖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