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商贸>

全省首家!临沂成立“两山银行” 探索生态资源价值新路径

2021-06-22


6月21日上午,费县“两山银行”在费县马庄镇核桃峪村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山东省首家“两山银行”正式开始运营。

下载.jpg


活动现场,共为8家合作社、涉农企业代表发放750万元贷款。推进“两山银行”试点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之举,是落实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三步走”工作路径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创新举措。

“两山银行”可以促进各类生态资源转化、赋能、盘活、提效。通过流转和盘活,可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疏通土地经营权、宅基地、林权、水权等使用权的放活之路;通过转化和赋能,可以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动力不足、活力不强的问题,破解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贷款授信难、担保难的问题。通过建设“两山银行”,可以使“细碎化”的资源实现整合聚集、“低效化”的资源实现提质增效、“休眠化”的资源激活变现、“薄弱化”的村集体实现增收、“特色化”的农产品焕发生机;能更好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助力集体和农民增收,最终实现生态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下一步,该县将加快建立健全“两山银行”的运行架构,健全完善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赋能体制机制和转化赋能路径,有效解决生态资源“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问题,为全市、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费县实践”。

副市长郑连胜参加活动。

临报融媒记者 王圣宇

临报重点

存入绿水青山 收益金山银山——我市成立“两山银行”探索生态资源价值新路径

6月21日,在山清水秀的费县马庄镇核桃峪村,全省第一家“两山银行”——费县“两山银行”成立。

何为“两山银行”?“两山银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而是借鉴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的理念,把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的收储、专业化的整合、市场化的运作,把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的资产包,从而实现“两山”优质高效的转化。

简单说,“两山银行”本质上是一个交易平台,让生态资源也像商品一样,摆到“超市”里交易,使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在生态保护、开发利用中实现自身价值。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两山银行”应运而生

费县山清水秀、生态宜人,是第二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世界长寿之乡,培育了一批以网红“流苏村”“紫藤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强县。

守着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将闲置、抛荒或低效利用的资源资产盘活,更好地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助力集体和农民增收,建设“两山银行”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4月26日,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全面系统部署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工作,为我市创建“两山银行”、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系列安排部署紧锣密鼓——

4月24日、28日,市委书记王安德分别对《浙江常山“两山银行”为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丽水实践》作出批示;4月26日,市委书记王安德在费县马庄镇土山后村调研,对当地千年流苏树和楸树作为自然资源价值转换成有效资产进行试点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高度重视,多次对相关工作提出要求;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两山银行”试点工作,现场调研,外出考察……

6月21日,1000平方米的费县“两山银行”正式启用,“两山”转化有了实体化运作平台。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两山银行”建设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是落实市委、市政府“三步走”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创新突破,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绿水含金青山有价

唤醒沉睡资源资产

费县“两山银行”(费县生态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山东城资国有资产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一级子公司,融合评估机构、担保机构、金融机构等功能,对生态资源统一收储、专业化整合提升、市场化运作,推进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高水平转化,承担调查、评估、储备、核算、流转、策划、提升、开发等转化赋能的全流程业务工作。

要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收储是第一步。费县“两山银行”围绕存在于乡村或城镇具有经济、生态、人文、历史价值的十种资源盘活、增效,将零星分散的生态资源,按照类型制定收储标准,以租赁、入股等形式集中收储,进行连片整合、系统优化、配套升级,使其更具有规模优势和可开发价值。

这些“商品”价值多少?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了《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核算办法(试行)》,解决“生态产品价值怎么算”的问题,实现绿水青山“有价”。

资产怎么来、资产值多少、由谁来背书、由谁来登记、钱从哪里贷、资产如何整、由谁去招商、由谁去运营?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有完备的支撑体系。“两山银行”组建农业产业投资银行、生态资源储蓄银行、低效资产招商银行、文化资源开发银行、有偿权项变现银行、生态安全保障银行,构建综合管理、资产管理、评估担保、招商运营、计划财务、风险管控、若干子公司的“6+X”组织架构。

那些长期闲置、沉睡的低效生态资源进入“两山银行”后,根据其所在区位、资源特色、开发强度等进行分类包装、精心策划、精准开发,形成招商文本,精准对接社会资本等投资经营主体,最大限度提升闲置低效资源的利用价值。

“真没想到,合作社的流苏树竟然也能抵押贷款了。”当日,通过“两山银行”成功获得银行230万元授信额度的费县核桃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负责人激动地说。

“‘两山银行’使‘细碎化’的资源实现整合聚集、‘低效化’的资源实现提质增效、‘休眠化’的资源激活变现、‘薄弱化’的村集体实现增收、‘特色化’的农产品焕发生机。”费县农业农村局农经中心主任宋振昕如是说。

增信助力生态增值

生态释放惠民红利

费县静居生态园林有限公司负责人朱纪娟告诉记者,她通过抵押核桃树,获取授信20万元,计划对民宿进行改造提升、种植金银花和发展林下经济。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0个,民宿、盆景、采摘等年收入35万元。“俺早就谋划着扩大经营,商业贷款利息太高了,这回好了,俺用自己的核桃树抵押,加上省农担给的补贴,利息才一厘三。”朱纪娟高兴地说。

“两山银行”联合银行、担保机构、评估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搭建绿色金融服务新平台,利用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已确权的产权,开展抵质押贷款业务。为尚未或不能确权登记、不能被金融机构认可的苗木、奇石、古树、古街、古村落等资源性资产和文化资源提供背书,以担保、授信、托管、承诺收购、优先处置等形式,为主体增信,打通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资本等融资贷款的堵点,让生态资源释放百姓红利,让“守着金饭碗讨饭吃”这一现象得到根本转变。

同样在“两山银行”受益的还有费县绿源核桃专业合作社,以核桃树为抵押获取150万元银行贷款,计划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可每年增加利润160万元,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切实增强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

恒丰银行成立金融服务工作专班,派出11人的金融团队进驻费县,创新推出了千年流苏抵押贷、楸树贷、农房贷、“两权抵押贷款”等金融贷款产品,首期为费县9个项目授信。

费县马庄镇党委书记杨茂学告诉记者,政府在选择授信主体的时候,本着项目有示范带动作用,有可复制性和可推行性,能促进村庄整体环境提升的原则进行。

“下一步,将加快建立健全‘两山银行’的运行架构,健全完善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赋能体制机制和转化赋能路径,有效解决生态资源‘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费县实践’。”宋振昕说。

临报融媒记者 崔洪英 王圣宇

临报评论

绿色生态价值转换的重要路径

6月21日,费县“两山银行”成立暨生态产品金融贷款启动发放仪式举行,这是我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创新突破,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的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银行”旨在架起“绿水青山”通达“金山银山”的桥梁,打通“两山”转化新通道,是绿色生态价值转换的重要路径。简单说,“两山银行”本质上是一个交易平台,借鉴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模式,把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运作,把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的资产包,使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资源在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过程中实现应有的价值。开展“两山银行”建设,能有效盘活我市大量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等沉睡资源资产,妥善解决农村农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更好地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助力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

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决定“金山银山”成色的,是“绿水青山”的价值。费县生态资源丰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础扎实,资源管理体制健全,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省旅游强县,具备创建“两山银行”的基础条件和自然优势。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两山银行”是新生事物,各级各部门要摸清生态资源底数,重点摸清土地、林木、水资源和矿产等自然资产资源“家底”,做好资源确权、核算、评估、交易等工作,实现“绿水青山”可量化、可交易,可融资、可授信,可转化、可增值。要强化统筹思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大局意识,立足部门职责职能,整合相关资源,加大扶持力度,相互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广泛宣传“两山银行”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提高社会关注度、参与度。要做好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沂经验”,扩大“两山银行”品牌影响,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临报评论员 孙钦龙


责任编辑:徐珍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