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商贸>

快递行业价格战,最终伤了谁

2021-06-17

同城和异地快递均价“倒挂”、头部企业财务状况承压、基层快递网点经营举步维艰、快递员派费收入不断压缩……近几年格局相对稳定的快递行业又掀起新一轮价格战。随着“6·18”大促将至,快递企业纷纷以低价吸引电商。

这将对快递行业及从业者造成哪些影响?快递员、网点加盟商、消费者对此有何看法?

1

竞争激烈

同城与异地

均价“倒挂”

“快递费用是电商成本里很大的一块,谁的快递费更便宜、包邮条件更低,就更能够得到客户青睐。”网店店主张晓介绍,去年以来的行业价格战压低了快递费,不少像他这样的电商尝到了甜头。

张晓在某大型电商平台经营一家网店近3年,其线下发货地位于浙江。“如果网店规模不大,自建仓储不划算,电商就会选择和本地仓储企业合作,由其代为提供仓储、打包、分拣、发货等服务。”张晓介绍,当地有不少为电商提供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的“云仓储”机构,这些机构长期和快递公司合作,议价权较强,其揽货价也随着这一轮快递价格战而不断走低。

据介绍,快递行业经过前些年的竞争,已基本形成顺丰、京东以及“三通一达”(圆通、中通、申通、韵达)为主体的格局,价格也相对稳定。但去年下半年以来,极兔速递等新企业入场,为抢占市场份额,快递企业争相压价,引发了激烈竞争。4月9日,在快递价格战不断升级的浙江义乌,当地邮政管理局以“低价倾销”原因要求百世快递、极兔速递整改,并停运部分分拨中心。

国家邮政局日前发布的通告显示,2021年一季度,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0.5,较上年同期下降5.4,较2019年同期下降1.2;头部企业间分化严重,二三线企业逐步出清;受市场竞争激烈因素影响,主要企业业绩承压,企业融资力度加大。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快递行业平均单价水平原本就较低,价格战之下,行情愈发承压。数据显示,一季度快递市场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增速之差高达29.1个百分点,快递平均单价仅为10.2元,低于上年同期均价。与此同时,同城和异地均价为6.4元和6.1元,同比分别下降9.2%和22.9%。国家邮政局通报指出,这是同城快递均价首次超过异地快递。

同城和异地均价出现“倒挂”,价格战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部分快递企业一方面以低价争夺客户,另一方面以补贴争夺加盟商资源,使价格战成为一种常态化竞争工具。

2

价格战对企业、消费者和从业人员有何影响

电商、仓储企业是各大快递企业在价格战中重点争夺的对象。“云仓都是走量的,周转快、发货规模大,他们和快递公司对接的时候就把成本摊平了,所以给电商的价格比较低。我发的件均重较低,去年‘双11’前后价格比较低的时候有1元4角、1元2角的,甚至还有低到1元钱一件的。今年‘6·18’估计也差不多。”张晓说。

普通消费者对价格战感受并不明显。“最近网购时,商家包邮越来越多见了。买个便宜的小商品也有包邮,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北京市民王曦说,“不过,我自己发快递费用并没有降低,而且快递时效性有所降低,如网点派送慢、一些快递员未经客户同意就把快件放到楼下、寄存柜甚至小区门口等。我对快递业价格战有所耳闻。在某些方面,消费者确实受益了,比如一些走高端路线的快递公司放下了身段,最近也推出了经济型业务。但估计价格战里得实惠的主要是电商,作为收货方的消费者,服务体验甚至有所下滑。”

杨达卿解释,之所以普通消费者对价格战感受不明显,是由于价格战更多发生于对大商家、大客户的低价争夺过程,而非普通消费者。

“行业竞争激烈,各个公司要降价,网点只好降成本、压低派费,最后影响到快递员的积极性。网点招不来人,也留不住人,要保证快递员工资,网点压力也很大。”某快递加盟网点的负责人赵伟说。

杨达卿指出,价格战对脆弱的一线加盟商造成了直接伤害。“基层网点‘饥一顿饱一顿’,市场很容易失序,加盟商经营不稳必然导致网点员工的高流失率,进而影响末端服务的持续优化提升。”

从事快递员工作近3年的林峰介绍,由于行业价格战越打越激烈,每单派费一降再降,每天派件量也不断上浮。“我们网点派费原先是1.2元,现在降到1元,听说有的网点送一单才0.8元。有些原先一起做的同事转行去送外卖了。”

价格战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为了保证完成派单,快递员往往牺牲服务质量。不少一线快递员反映,常有客户抱怨快递员服务质量下降。“压力这么大,能完成每天的工作量就不错了,很难再去保证服务质量。”林峰说。

专家指出,价格战的影响和利弊需要具体分析。杨达卿表示,如果价格战建立在通过精细化管理、科技创新实现成本降低的基础上,表现为以低价获得规模优势、向客户让利,那么这种低价竞争策略应该被允许。但如果企业不是建立在上述基础上,而是纯粹以低价扼杀竞争对手、扰乱市场秩序以追求短期利益,就成为市场秩序的破坏者和快递服务升级的阻力,对这种价格战应依规监管。

杨达卿说:“如果部分企业凭借融资发动攻击性价格战,就会迫使不愿打价格战的企业不得不打防御性价格战,使得整个行业陷入市场失序、价格混乱。”

促进快递业健康有序发展

3

中国是快递大国,快递业务量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今年一季度,全国快递服务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19.3亿件,同比增长75.0%。

不过,快递大国不等于快递强国。多位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快递市场仍是激烈竞争的“红海”,低端价格战大行其道。行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亟须转向高水平竞争的赛道。

“国际领先的快递企业正在通过大量投入购置货运飞机等装备,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中国快递企业坐拥巨大的市场,不应把成百亿资金花在拼价格、揽客户上,这种获客模式往往是低效的、短期的。特别是行业的头部企业,应着眼于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和高质量发展,而不是一味拼价格甚至压低基层网点以及快递员单价,靠价格战绞杀对手。”杨达卿说。

面对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快递行业一线劳动者呼唤更多保障。

向消费者让利也应基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消费者当然偏好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实惠的价格,但这不应建立在损害劳动者利益的基础上。”王曦说。

在王曦看来,部分企业将劳资矛盾、消费者和企业的矛盾转化为消费者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消费者能做的,就是对快递小哥这个群体多一些理解和关怀。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监管作用,规范市场运行,保障消费者和劳动者的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地方及部门已开始着手整顿。

4月22日,浙江省通过《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草案)》,规定快递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快递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等手段阻断快递经营者正常服务;平台型快递经营者不得禁止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限制其他快递经营者进入。

5月24日至25日,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先后召开全省邮政快递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义乌现场会和各快递品牌省级总部负责人专题座谈会,强调要坚决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坚决维护好快递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最近有关部门出手整顿快递市场,浙江这边快递价格正在整体回升。”张晓说。

杨达卿认为,违背竞争原则、纯粹为价格战而发动价格战的行为应该得到监管,以此推进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服务升级、智能化改造的“刀刃”上。“一方面,要逐步提高企业准入门槛,避免企业采取机会主义竞争策略,借助烧钱模式打乱有序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让企业回归价值竞争赛道。”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市场格局暗流涌动

行业重塑尚待何时?

在快递业,价格战犹如一个魔咒,市场参与者们讨厌价格战,却又都深陷其中。

然而,每一轮价格战就是一次大浪淘沙。行业终究要在竞争中,从无序走向有序。

收到一纸处罚令后,极兔速递上调价格,却因为服务水平跟不上遭到部分商家的“弃用”。

清晖智库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看似极兔把价格提上来,但治标不治本,行业格局已经发生转变。去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受到疫情影响很大,申通快递和极兔快递等都希望抢更多的业务量来弥补亏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申通快递和极兔速递大打价格战,以期加速竞争格局分化,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如今,快递业的价格战随着电子商务的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爆发趋势,极兔的搅动只是让激烈的竞争形势加速到来。价格战虽然能够使快递公司的业务量节节攀升,但是价格战未来仍需要向服务方向转变,向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是价格战的‘下半场’。”

大部分玩家在这片“红海“中激烈厮杀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新的“蓝海”。经历一轮轮价格战的洗牌、秩序的恢复、新“蓝海”的出现,市场格局有待重塑。

申通快递总经理王文彬认为,短时间很难快速出清,因为各上市快递企业实力都很强,恶性的价格竞争对各家快递企业都会有所损伤,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经营能力变弱的公司其市场规模可能慢慢萎缩,并逐步退出,市场份额则逐步稳定在一线的几家快递企业手中。在这期间,申通会继续补齐短板、提升能力及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通过强化持续经营能力和自身的精细化管理逐步缩小与头部企业的差距,同时通过做大做强与阿里巴巴新兴业务的合作完成公司的差异化布局。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递业的价格战顽疾不是极兔一家的问题。快递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源在于快递业发展仍需有序,相关制度尚待完善。今年我们更是仅用了83天就实现了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的目标,在巨量的市场面前,快递业面临的问题却是同质化业务竞争、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低价恶性竞争又导致的服务恶性竞争。如何能够真正突破价格困局才是每个快递公司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谁能解决低价和优质服务之间的矛盾,谁就有可能在这次快递的长跑中真正胜出。”

(据《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范涛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