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商贸>
大润发北城店联合蚂蚁森林打造一款只租不卖的环保袋,即方便了顾客购物,也迎合了现代人的减塑热潮。
12日,临沂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临沂市区域内农贸(集贸)市场禁止、限制采购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和市政府工作要求,我市农贸(集贸)市场禁止、限制采购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
那么,从今年元旦开始的新一轮“限塑令”到刚刚发布的针对农贸市场的“升级版”限塑令,成效究竟如何?临报融媒记者近期在我市多处商超和农贸市场等调查发现,严令之下,具备一定规模的商超、酒店、餐饮企业、服务平台“减塑”执行情况较好。不过,遍布社区和街巷的零散商户,大型农贸市场中的各个摊位普遍“不动如山”“我行我‘塑’”,这些地方仍然是传统一次性塑料制品泛滥的“重灾区”。
临报融媒记者江岩
□农贸市场
零散商户“我行我‘塑’”
临报融媒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本次升级版“限塑令”专门针对的是农贸市场,但是我市的农贸市场、零散商户仍在大量使用一次性普通塑料袋,“限塑”效果不佳,导致升级版“限塑令”实际成效有限。
在北城新区大青山路上的金玉祥和菜市场一家卖干炒货的门店内,临报融媒记者看到,除了用来装干果的包装袋之外,结款时收银员还会再赠送一个约40厘米高的厚实塑料手提袋。这款手提袋虽然可以重复使用,但临报融媒记者每次上门购物店家都会重复赠送。此外,塑料袋均未标明使用的塑料类型。
在市场内,临报融媒记者采访发现,普通塑料袋仍然普遍使用,不少商家表示听说过“限塑令”,但认为“没真正执行”,仍在观望之中。有的商家则表示担忧:“买小菜一把也就几元钱,如果一个包装袋就要近一元钱,消费者可能难以接受。”
在这个市场里的一家塑料制品专卖店里,大小、颜色不同的各类塑料袋、塑料餐盒、一次性塑料杯等产品均在销售。临报融媒记者询问是否有销售可降解的塑料袋时,销售人员表示没有。“目前卖的都是这种传统的塑料袋,有的厚度是0.025毫米,有的小于这个厚度,但是从来没有卖过可降解的塑料袋。”
□大型超市
推出只租不卖的环保袋
在北城新区大润发北城店,刘经理表示,为执行“限塑令”,超市联合蚂蚁森林打造了一款只租不卖的购物袋,既方便了顾客购物,也迎合了现代人的减塑热潮。超市向顾客优先推广无纺布购物袋,该购物袋质量较好,轻巧结实耐用,可重复使用,较为环保。
刘经理表示,大号的购物袋2元钱,中号1.6元,可重复使用,相对于0.3元一个的塑料袋,还是较为划算的。蚂蚁森林的购物袋,不花钱可直接到服务台登记领取使用。
“2020年11月19日开始,顾客到店后任意消费,使用支付宝结账,订单中不含塑料袋,即可获得12g蚂蚁森林能量。使用支付宝在店付款时,顾客未购买购物袋,可领取水滴,到达12滴可免费租借。”刘经理说,这个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顾客在结账的时候,不购买塑料袋,累计后租环保购物袋使用。
大型超市可以看到每个自助收银台旁均张贴着一份温馨提示: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超市向顾客提供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很多没有自己携带购物袋的顾客会选择购买可降解购物袋来装东西。
临报融媒记者在兰山区其他几家大型超市、医药超市发现,大部分店铺今年全面推出环保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或者环保袋。在兰山区一家超市,生物降解袋已经代替普通塑料袋开始向消费者售卖,小、中、大号价格分别为每只0.6元、1元、1.5元,比原本的塑料袋价格高出不少。对这一变化,多数消费者表示认可,不少人表示“可以促使大家选择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
□市民
长期使用塑料袋习惯有待扭转
临报融媒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终端消费商家和消费者对升级版“限塑令”知晓度不高,商家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有待扭转。
一是升级版“限塑令”普及不广,知晓度不高。临报融媒记者走访了北城新区的九州、大润发等大超市及金玉祥和、大观苑等农贸市场,多数商家表示“已接到通知”或者“知道有新要求”,而农贸市场的零散商家对升级版“限塑令”不知情,表示没接到通知。
到大观苑农贸市场买菜的王先生说,他知道我省今年元旦起就颁布了“限塑令”,最近也有在微信看到升级版的“限塑令”,要求大型农贸市场逐步取消传统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但是我市部分地区,相关的推广和督促并不到位。王先生说自己及家人从未看到相关宣传活动,各大农贸市场也是传统塑料袋的天下,新版“限塑令”在群众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
“目前看来,了解新版‘限塑令’的群众还比较少,接受程度较低。”我市生态环境局的一位环保专家认为,尽管塑料制品由商家提供,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但是消费者的监督作用不容忽视。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限塑令”的社会宣传力度,扩大知晓率,争取群众的支持、响应和监督。
二是消费习惯仍待扭转,替代产品性价比不高。临报融媒记者调查发现,普通塑料制品仍普遍使用,商家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仍待扭转。在河东九曲安居农贸市场,一名水产经销商反问临报融媒记者:“水产品不用塑料袋装,还能用啥?”
有消费者反映,有的纸吸管自带一股卫生纸芯的味道,且随着在饮料中浸泡时间的加长,不仅吸管变软,而且“纸味”也越来越重,让人难以接受。
此外,年轻群体消费的随机性也是“减塑”的障碍。市民陈先生说,家里老人去超市和市场喜欢带购物袋,因为他们多数有明确的购物清单;而年轻消费群体消费的目的性并不明显,很多时候是临时起意,专门带购物袋出门的可能性不大。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虽然可降解的购物袋价格比普通塑料袋收费提高了不少,但大部分市民都能理解并支持。来超市购物的市民陶先生说:“可降解就意味着它是环保的,我觉得贵一点为环境保护作贡献是应该的。”
□部门
逐步推行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本次针对农贸市场的升级版“限塑令”,临报融媒记者也进一步咨询了市市场监管局和兰山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科的相关工作人员。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国家依法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国家鼓励和引导减少使用、积极回收普通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
根据要求,农贸(集贸)市场须建立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由开办单位或经其批准在市场内设立的专营(或兼营)塑料购物袋经营摊位实行塑料购物袋统一采购、销售。禁止销售和使用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塑料购物袋,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农贸(集贸)市场须向依法设立的塑料购物袋生产厂家、批发商或进口商采购塑料购物袋,并索取相关证照,建立塑料购物袋购销台账,以备查验。农贸(集贸)市场内经营者须依法对塑料购物袋实行有偿使用、明码标价,且不得低于经营成本销售塑料购物袋。
自通告发布之日起,市场监管部门对农贸(集贸)市场及其场内经营者未建立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的,或违规采购、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严肃查处。
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临报融媒记者,对于本次升级版“限塑令”,有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限制时间问题,国家规定到2022年底限制使用,到2025年底彻底全面禁止使用,大型农贸市场是这环节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这需要一个过程。二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的监督难度较大,若要进行地毯式排查,对基层人力、物力都是考验。目前主要还是通过以大商家带动小商家、以源头带动下游,步步深入解决。
责任编辑: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