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商贸>
临报融媒记者 罗志强 通讯员 高云野
费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挖掘、诠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致力于“六个一”品牌工程建设,并以“六个一”品牌工程为平台,实现了“两个崇尚,两个传承”,即崇尚军人、崇尚英雄,传承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建成一批红色教育设施
作为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费县被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评定为首批10个“中国红色地标”之一。根据县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涌现的典型人物,费县开发建设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博物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纪念馆、罗荣桓纪念馆和费城战役纪念碑。同时,在全县城乡统一制作了英模人物宣传栏,设立了退役军人荣誉墙,广泛宣传“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和“光荣之家”风采,实现了红色教育设施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广场、进社区(村居)。目前,全县已新建教育纪念设施70余处,设立英模人物宣传栏480个。
打造一条红色传承线路
以县域内知名战斗发生地、革命前辈战斗生活地、先烈牺牲地、军民双拥共建地、红色文化传承单位等为基本点,串起费县红色基因传承线路,每个点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整条线路体现出费县红色文化的深厚积淀。将大青山胜利突围路打造成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党员干部群众接受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阵地;将抗大中学、八一爱民学校、薛庄镇幼儿园打造成军民携手共建、传承红色基因的示范单位,让红色传统代代相传;将费城战役纪念碑、东流抗日自卫纪念馆打造成重要纪念设施。
出版一套红色文化读物
县委党史办、县民政局、东蒙镇分别编印了《费县红色记忆》《费县老兵》《红色档案》等,挖掘记录了大青山胜利突围战、费城抗日武装起义、东流村抗日自卫战等著名战斗,陈明、辛锐等牺牲在费县的革命先烈和优秀军人典型以及沂蒙红嫂先进事迹,免费发放给党员干部、中小学生等。
培养一支红色宣传队伍
费县发挥县委党校和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专业人员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支水平高、能吃苦、受欢迎的专业讲解员队伍,先后接待中央党校等各类学习班5000余个,培训学员30余万人次,服务群众100余万人次。在群众中培养了一批熟悉革命历史、热爱红色文化的宣讲队伍。此外,大力发挥“老干部讲解员”“红领巾讲解员”“志愿者讲解员”作用,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拍摄一部红色记忆专题片
为抢救性保留珍贵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费县组织专门力量采访革命老兵,制作《红色基因代代传》专题片,挖掘费县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红色故事,特别突出从费县走出的英模人物,如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刘加其、受到毛主席5次接见的救护英雄孙伯启、17次荣获国家科技大奖的医学专家王成琪等。专题片在县广播电视台定期播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同步对外发布宣传。
开展一系列优抚服务活动
围绕“让光荣对象荣光”的目标,费县广播电视台开设了“英雄榜”“最美退役军人”专栏,寻找英雄事迹,挖掘110名“最美老兵”故事;健全光荣牌、慰问信、立功证书奖金发放制度,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深化“两推”工程,将退役士兵推向市场经济主战场、推向基层组织最前沿建功立业;开展“致敬革命老兵”活动,为重点优抚对象建立家庭、住房、健康、荣誉档案,实施健康查体、重病治疗、房屋修缮等,组织企业、社工与重点优抚对象结对帮扶,提供志愿服务;各中小学校将关爱功臣、崇尚英雄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培养激发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
责任编辑: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