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商贸>

手机“菜篮子”进村入户

2020-12-28

今年,“社区团购”的热潮开始席卷大江南北,手机“菜篮子”将大城市收入“囊中”后,正加速向中小城市下沉,不断冲击着大小超市和农贸市场的传统生鲜贩卖版图,引起多方震动。但是,对广大农村地区而言,这种“手机下单,送菜到家”的模式恰是当前农村消费者最渴盼的。

“在手机上下单买菜,然后‘优鲜村’送菜到村,我从没想过村里的生活会这么便利。感觉这才是新农村啊。”在费县马庄镇东古口村,村民鲍学霞在提货点拿着刚送到的生鲜蔬菜正准备回家做饭。这一天,东古口村有近100位村民下了订单。

最新兴起的手机“菜篮子”,已悄然走进了位于沂蒙山区的费县大小村居中。不仅是东古口村,截至目前,费县优鲜村食品配送(费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费县“优鲜村”)已在费县设置了14条生鲜配送路线,覆盖了该县17个乡镇的100多个村居。这在费县乃至全市来说,费县“优鲜村”首次真正实现了生鲜配送“每日入村”。

线上“菜市场”、手机“菜篮子”,从城市走入农村,不仅没有出现城市社区团购的一系列问题,反而得到包括农村消费者、商家乃至政府部门的多方肯定,原因为何呢?

1

农村消费者——

期待更好的 生活消费和服务

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91万亿元,2019年突破2万亿元。消费者对生鲜商品的需求较高,购买频率保持在平均每周3次,其中水果蔬菜的每周购买频次达到4.8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生鲜食品作为日常必需品,可谓是首选。社区团购在城市的兴起,也正缘于此。因为城市农贸商场有时效性,部分区域超市覆盖不够密集,再加上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和便利性便成为不少上班族的优先考量因素,这也使得手机买菜有着较大的用户需求。

在农村地区,手机“菜篮子”更有着特别“便利”之处。首先,农村消费者经济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渴望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超市、农贸市场等较少,此外再加上农村区域面积大,村镇之间距离远,村民出入来往的交通条件也相对不便。这些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农村消费者虽然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但是“无地可买、无货可购”。而生鲜商品,是人们一日三餐的必需品,却有着储存时间短、易腐易坏等特点,是农村消费者亟需改变的关键“环节”。

12月4日上午9点30分,费县“优鲜村”的送货车按时到达该县马庄镇东古口村村民王相峰的超市。这是该公司在东古口村的提货点。王相峰则是公司在东古口村的“团长”,负责该村的个人客户开发和商品分送。也就是说,王相峰向村民宣传推介费县“优鲜村”,让他们在费县“优鲜村”的网上商城买菜买饭。

东古口村是个大村,全村有3000多人。王相峰的超市在村里开了12年,算是本村居民买日用百货的首选地。这些年来,他家的超市没卖过生鲜食品,村里其他超市也不卖,因为生鲜不耐储存,很容易坏。但是,村民们对生鲜的需求量很大。“村里的年轻人都在附近打工,没时间去种地。就是种菜,顶多种点豆角、白菜、茄子啥的,品种也少。”王相峰说,现在农村经济条件好了,大家伙儿都想改善生活水平,“村里没得卖,总不能天天到镇上、县里去买吧。”

王相峰说的情况在众多农村普遍存在。现在农村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村里留守的多为妇女和老人,而且他们也大多在村附近打工。村子虽然有地,但是种的蔬菜品种少。如果要去买菜,只能到集市(农村5天一集)、镇上或者县里去买,有些稀罕的东西甚至在县里也买不到。

“花蛤、螃蟹、大虾,新鲜蔬菜和各种水果,网上商城里啥东西都有,想吃什么就用手机下单,第二天货就送到村里了。‘优鲜村’的蔬菜水果都新鲜,价格也实惠,我现在天天都在网上买东西。”29岁的东古口村民张娟提着刚买的柚子和猕猴桃,说起话来干脆利索。她说,以前家里要想吃点好的,或者来客人要炒几个菜,都得到镇上、县里去买,“现在‘优鲜村’还送货,太方便了。”

村民鲍学霞也是满心欢喜。自从费县“优鲜村”在村里有了提货点,她也是每天都要买东西。其中,馄饨皮是她每周都要买两到三次的固定商品。“我有两个小孩,大的8岁,小的4岁,都喜欢吃馄饨。每隔几天,家里就得包一次馄饨。包馄饨要和面、擀皮、调馅,很费时间。”鲍学霞告诉记者,县城里有专卖馄饨皮的,可村里、镇上没有,只能自己动手做。“现在,我头天晚上用手机在网上商城下单,第二天馄饨皮就送到村了。省心、省力、又省事。”

“每天,我们村的生鲜订单都在70份以上,多的时候能有100多份。”王相峰告诉记者,今年4月,他的超市成为费县“优鲜村”的提货点后,村民就开始学着从网上商城“买菜买饭”。自此,村民们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费县“优鲜村”网上商城有8000多种商品,包括了蔬菜水果、生鲜禽肉、日用百货等众多品类,而所购商品第二天就送货到村的物流配送服务,让村民切实体会到了“美好新生活”的滋味。东古口村的日常生活也真正进入“网络”时代。

2

生鲜配送企业——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亟待开拓

今年3月,费县“优鲜村”开始尝试着将生鲜配送业务的触角从B端(企业用户)拓展到C端(个人用户)。

作为一家在费县食品市场深耕了近30年的本地企业,费县“优鲜村”迈出这一步时依然忐忑不安。“我们一直做镇村农贸市场以及饭店的生鲜批发生意,有良好的生鲜食品采购渠道和丰富的物流配送经验。但是要做‘进村入户’的C端生鲜配送,难题依然很多。”“优鲜村”负责人李长国介绍,B端客户都是大宗生鲜货物配送,C端的个人客户订单多、种类多、货量小,此外农村、镇、县城之间距离较远,这对费县“优鲜村”的分拣、物流等环节都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的B端客户有400多家,每天配送200到300份订单。但是做C端个人客户,客户量增长很快。最初每天只有几十份订单,后来客户量一下上来了,做到1000单以上,然后是2000单以上。”费县“优鲜村”总店店长梁福奎告诉记者,

B端客户拿货都是一种蔬菜几十斤、上百斤,而个人客户都是一份一斤,分拣的时间和用工都大大增加了。

每天凌晨3点,费县“优鲜村”配送总店开始热闹起来。一排排的电子坐秤旁边,40多名员工紧张有序地将各类生鲜分装、称重、打包、分拣。凌晨6点半,第一批已装好货品的物流配送车准时出发,然后是第二批、第三批车辆。“我们规定,所有生鲜订单必须在次日上午11点前抵达村级提货点。”梁福奎说,为了不耽误送货时间,总店的分拣配货员猛增到40多个,有时订单多了就临时再增加人员;全县设置物流路线增加到14条,物流配送车辆增加到15辆。

为了降低成本,费县“优鲜村”进一步完善了采购、分拣、配送流程,采取了分拣人员时薪制,并将村级提货点尽量设置在交通要道旁。

“其实做C端生鲜配送,我最担心的是退货。如果退货少还可以承担,退货多就得不停赔钱。”梁福奎他们为此制定了严格的采购和品控制度,从源头上把生鲜的质量把握好,“如果发现生鲜质量不好,即使是苹果上多一个干疤,我们也换货或者照价赔偿。”

而在手机“菜市场”,农村消费者最看重哪些因素?“质量和价格最受大家重视,尤其是质量。”李长国介绍,生鲜不同于其他商品,质量好、价格低是吸引农村消费者的最关键因素。

做好了一系列工作后,费县“优鲜村”的C端生意渐渐红火起来。“我们现在每天订单在2000份左右,日流水额10万元上下。今天卖出的大宗货物有苹果、桔子、土豆、菠菜等,仅馒头就卖了280多斤。这些天菠萝蜜也卖得很好。我们把菠萝蜜剥好装盒,每盒一斤,一天能卖出去30—50盒。”梁福奎说。

王相峰也被乡亲们的购买力震住了。“鲍鱼海参、火锅榴莲、菠萝蜜、电烤箱……村民买啥的都有。”从一开始的几单、十几单发展现在每天一百多单,东古口村的订单还在不断增长中。“全村有300多户村民都成了‘优鲜村’的老客户。有些老人不会用手机,都是让我帮忙下单。前天虾皮特价,我替他们买了30多份。这几天特价罐头都被抢光了。”

今年4月,费县“优鲜村”开始做C端生鲜配送业务。8个月后,业务量增长到日订单2000份、日营业额10万元。“明年我们计划发展到日订单5000份以上。这项业务也会是我们公司的未来发展关键增长点。”费县“优鲜村”总经理李振说,农村生鲜配送市场潜力巨大。

看到费县“优鲜村”的C端生鲜配送生意发展起来,目前,费县已有多家企业学习“优鲜村”,尝试开展农村生鲜配送业务。

3

政府及相关部门——

监管到位 确保这项民生 工程健康发展

12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对互联网平台企业下达“新规”,要求他们严格遵守“九不得”,包括“不得通过低价倾销、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方式滥用自主定价权”,给城市热火朝天的社区团购打了一针“镇定剂”。而在农村生鲜配送业务上,各基层及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自从费县“优鲜村”在县城设了几个提货点后,费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博就时常用手机在网上购买生鲜食品,下班后到该公司的提货点取货回家。““优鲜村”的生鲜食品质量好、价格好,售后服务也到位。”范博说,手机“菜篮子”是一项新兴商业形态,农村生鲜配送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确保它能健康发展。

不同于城市生活服务业务的完善,农村生活物资保障及生活服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口。这是一片正待开发的市场,而不是对原有生活服务“生态圈”的重新架构。

在城市快递业务日趋完善的现在,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正在迎头赶上。在费县,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一直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2018年费县获批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以来,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了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该县高效整合申通、圆通、韵达、天天4家快递公司,实现统一揽收、统一配送,降低物流成本30%左右,日均收发快递达到17万件以上。“我们的物流体系能够为1000余全县电商主体提供快递服务,助力地瓜、甜瓜等农产品上行150余万件,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费县商务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孙百合说,各相关企业还积极打造县域冷链物流体系,自筹资金租赁冷库,为有需求的电商主体提供生鲜存储服务,确保了农产品上行的存储环境,“农村对外销售的渠道打开了,但是农村消费的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鼓励电商企业‘下沉’到村居,开拓农村新市场,做好农村消费者的物资和服务保障。”范博介绍,费县商务局正积极推进“电商+社区团购+批发零售”模式,通过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帮助费县“优鲜村”这类电商企业“向下”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优鲜村’等平台把费县的优质农产品推介出去。”

“比起传统电商物流,生鲜物流专业性更强,对整个供应链的储存、运输、销售等要求更高。现在农村生鲜物流行业刚起步,企业存在小、散、乱等问题,亟待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我们正准备扩大经营场所,招聘更多工作人员。”李长国想继续拓展费县“优鲜村”的客户群和配送范围,让企业做大做强。他觉得,2021年将会是农村生鲜物流行业发展关键的一年。

临报融媒记者 王珊珊

责任编辑:范涛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