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商贸>
□临报融媒记者 赵泽军 通讯员 穆清泉
嫩灵灵的黄瓜、长势喜人的西红柿、绿油油的辣椒……隆冬时节,在兰山区李官镇临沂清春蔬菜种植基地,各式蔬菜蓬勃生长,让人看了禁不住心生欢喜。
“这就是小菜蛾的卵,必须尽快防治!”长势喜人的菜地里,只见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专家与菜农围在一起,一边指导农户如何辨认病虫害,一边手把手教授如何使用诱捕器防治。
在临沂清春蔬菜种植基地,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专家与当地农户已是多年老朋友。
作为传统优势蔬菜产区,我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左右,总产量超过1600万吨,产业规模大,科技支撑更加迫切。
近年来,市农科院蔬菜创新团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殷切嘱托,聚焦产业发展问题和需求,着眼蔬菜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采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方式,以项目建设为依托,连续开展了15项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集成构建了设施蔬菜环境优化和设施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制定了果菜类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标准,创建了果菜类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及质量追溯技术体系,完善了蔬菜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技术规范,对稳步提升设施蔬菜安全优质生产水平、推进现代蔬菜全产业链建设、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产生了重要作用。
▶聚焦产业技术瓶颈 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市农科院始建于1958年,6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优质高效生产新技术等研究开发工作。
近年来,在“人才强院”理念的指引下,市农科院吸引并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8人,其中蔬菜学科有推广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6人、博士1人,造就了一支学科专业齐全、高层次人才集中、人员结构优化的科技人才队伍。陆续组建设施蔬菜精准化生产、特色蔬菜品种改良与标准化生产、蔬菜质量安全控制、农业园区与农业品牌建设4个创新团队,建立“临沂市蔬菜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临沂市出口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6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
立足设施蔬菜、出口蔬菜(特色蔬菜)两个重点方向,围绕设施蔬菜逆境障碍问题、主要蔬菜采后商品处理标准化问题、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等产业技术难题,深入开展日光温室现代化、设施蔬菜精准化、出口蔬菜(特色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2010年以来,市农科院先后承担市级以上蔬菜科研项目15项,期间,“设施蔬菜环境优化技术”“设施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果菜类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等众多技术瓶颈均得以突破。
▶聚焦产业提质增效 集成创新一批科技成果
沂蒙山区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地域分类差异较大,想要充分挖掘产业潜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近年来,市农科院有针对性地进行蔬菜产业实地调研,秉持务实管用原则,紧密结合实际,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着力开展了技术创新研究和国内外先进技术的集成示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多年研究,建立了以三大技术支撑(良种良法配套、土壤培肥改良、病虫生态控制)和四重信誉保障(认证背书、透明溯源、品牌保障、基地直销)的安全优质蔬菜品质管控的“三四管控模式”,开发了“蔬菜品质全程管控追溯系统”,形成了设施蔬菜绿色供应链全程品质管控技术规范。尤其在设施现代化、生产精准化、质量安全控制、采后处理和保鲜加工方面,更是多次斩获殊荣。《设施蔬菜逆境障碍调控与低碳高值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成果获2016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全优质蔬菜品质管控模式及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农业品牌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两项成果分别获2017、2018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等奖,《果菜类蔬菜采后品质管控标准化技术研究》获2019年度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设施蔬菜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应用》成果获得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研发的“果菜类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在2019、2020两个年度被推荐为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17项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9项省农牧渔丰收奖、8项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结出累累硕果,为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支撑,骨干示范基地建一块、成一块,辐射带动全市130余万亩设施蔬菜技术水平提升,筛选引进的60多个新品种,累计推广45万余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聚焦经营主体需求 推广应用一批运营模式
新型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也是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市农科院注重将科技成果和技术力量注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帮其提升技术水平,完善经营模式,培育核心竞争力。
凭借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蔬菜分团、科技特派员、蔬菜综合试验站等,结合农科进园入企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扶持了一批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的示范基地,总结推广有效经验和典型模式,2019年度承办了中国蔬菜产业振兴“五方”对话会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现场发布会,打通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兰陵、费县、沂南等县区,建立对接服务示范基地15处,与27家新型经营主体密切合作,采用“云指导”、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入户服务。
自2010年以来,累计培训菜农1.3万余人,技术指导200个科技示范户、500多名专业菜农。期间,不仅仅是到各县区种植合作社开展调研和技术帮扶,还与青果食品、鼎益生态、鸿强种苗、同德农业、施可丰化工等龙头企业深度共建科研工作站,提供市场分析、产品规划、品牌传播、科技创新等一揽子服务。为企业理顺了标准化生产流程,培育了一批中高端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大批产品得到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在品牌培育过程中,为“苍山蔬菜”“沂南黄瓜”等区域产业品牌的建设注入品质管控和诚信营销等技术要素。与此同时,大批成熟的科技成果被转化为带动绿色高效生产的实用项目,比如,与山东智赢农业完成了省2017年度农业重大应用创新项目《设施蔬菜生产精准化管控关键技术创新应用》,与鼎益生态农业实施了《安全优质韭菜品质管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山东青果食品完成了《出口蔬菜全程品控关键技术研究》……因贡献突出,2019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授予临沂市农科院“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深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联动、为蔬菜产业发展把脉献策。多措并举之下,我市设施蔬菜稳步发展之余,加工、出口表现亮眼,产业集群初显,年综合保鲜加工能力近200万吨,年出口额1亿多美元。至此,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相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格局,进一步擦亮了临沂蔬菜金字招牌,提升了临沂蔬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