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商贸>

28家市属国企营收 同比增长87.66%

2020-12-21

1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国资委通报了市属国企重点改革情况。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强化党对国资监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保障,全力做好我市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后半篇”文章,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截至11月底,纳入快报汇编范围的28家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388.40亿元,同比增长33.51%;实现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87.66%;上交税金8.16亿元,同比增长38.55%。

1

积极稳妥推进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

今年以来,市国资委修订完善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混改项目库,完成新华物流集团员工持股等15个混合项目。在推进混合多有制改制中,市国资委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原则,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本着积极稳妥的态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明年,市国资委将建立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评价机制,在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务求改革实效。

2

扎实推进国企

“三项制度”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三项制度改革”)是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国资委以系统思维做好“三项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三项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各级管理岗位设定、定岗定编、人员选择、组织重构、岗位考核和淘汰、薪酬和工资福利等方方面面,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因此,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必须树立系统思维,通盘考虑改革的各个方面。今年,市国资委制定出台10余项“三项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文件,应该说“三项制度改革”的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今年,市国资委选取城投集团和水务集团进行了改革试点,积累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明年,“三项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市国资委将在市属国有企业全面推开,争取通过2-3年的努力,市属企业基本建立起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化机制。为确保改革真正落实落地,切实取得实效,市国资委将建立科学的改革评价机制,对改革成效进行动态评价。

3

稳妥推进困难企业及

“僵尸企业”市场化出清

“僵尸企业”的存续,不仅耗费了宝贵的市场资源,而且极易引发金融风险,影响经济发展。为此,中央三令五申,多次发文要求加快清理“僵尸企业”。今年,市国资委依托临沂市国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基本完成40户困难及“僵尸企业”市场化出清。

市国资委着眼加强党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成立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企业混改、困难和“僵尸企业”处置等6个工作专班,实行重点改革任务专班推进机制,寓高质量服务于监管之中,全力保障企业改革攻坚任务。

市国资委扎实开展《条例》落实年和国企党建规范提升年专项提升行动,擦亮我市国企“国富资盈”党建品牌,确保国企党建“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场所议事”。制定企业党委研究、前置研究和负面研究清单15份,规范企业党委核心领导行为,把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创新“工作专班+党支部”的运行机制,在19项改革重点任务上建立了临时党组织,做到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实行“差异化”考核,出台《市管企业高质量考核办法》,把国企改革任务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重要内容,突出改革攻坚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作为对企业领导班子实施奖惩和职务调整的重要依据,以正向激励为基调鞭策干部干事创业。同时全面推开容错免责机制、改革发展述职问询机制,强化市属企业主要负责人抓改革促发展的主体责任意识,千方百计调动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相关链接

市国资委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发展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有哪些?

今年以来,市国资委按照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要求,依法履行职责,明确监管重点,精简监管事项,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以“放管服”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市国资委制定并印发《临沂市国资委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详细列明七大类25个权责事项的履职规范、责任科室、办理流程,办理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办理时限等。用清单的方式,明确国资委履职重点,厘清职责边界,确保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决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

在监管途径和方式上,坚持放管结合,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权履职。

按照“放管服”要求,今年市国资委组织开展了存量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废止68个规范性文件,修订16个规范性文件,出台36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国资监管制度体系。

市国资委为从根本上实现权力“瘦身”、职能“健身”和杜绝文山会海,着力从制度上减少微观干预。

面对国资监管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市国资委是如何做到实现国资监管提质增效的?

提升国资监管质量和效能是老课题又是新任务,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如何摸索一套科学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真正落到实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题。这要求国资委实现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转变,这一变革对国资委来说是一场思想意识和组织行为的深刻变革。

近年来,市国资委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规划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这几大监管核心任务,从健全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监管方式、强化监督和违规责任追究等方面着力,探寻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明年,市国资委将重点探索开展分类授权放权,根据市属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治理能力、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给予企业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授权放权。同时,指导各市属企业结合企业发展阶段、行业特点、管理基础等,对所属企业同步开展授权放权,做到层层“松绑”,全面激发各层级企业活力。

□临报融媒记者江岩

责任编辑:范涛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