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商贸>
“足不出户,手机下单,送菜到家。”目前最新兴起的手机“菜市场”,也悄然走进了位于沂蒙山区的费县大小村居中——
每日生鲜入农家
村民:“过上了跟城里一样的便利生活”
12月4日上午9点30分,费县马庄镇东古口村村民王相峰的超市外,优鲜村食品配送(费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费县优鲜村)的送货车按时到达。王相峰马上将70多份生鲜从车上拿下,分放到了超市的专用货架上和冷柜内,等着村民来取。
“每天,我们村的生鲜订单都在70份以上,多的时候能有100多份。”王相峰告诉记者,今年4月,他家超市成为费县优鲜村的提货点,村民开始学着从网上商城“买菜买饭”。自此,村民们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东古口村是个大村,全村有3000多人。王相峰的超市在村里开了12年,算是本村居民买日用百货的首选地。这些年来,他家的超市没卖过生鲜食品,村里其它超市也不卖,因为生鲜不耐储存,很容易坏。但是,村民们对生鲜的需求量很大。“村里的年轻人都在附近打工,没时间去种地。就是种菜,顶多种点豆角、白菜、茄子啥的,品种也少。”王相峰说,现在农村经济条件好了,大家伙儿都想改善生活水平。“村里没得卖,总不能天天到镇上县里去买吧。”
每天的午饭、晚饭前,是乡亲们来拿货的两个集中时段。“花蛤、螃蟹、大虾,新鲜蔬菜和各种水果,网上商城里啥东西都有,想吃什么就用手机下单,第二天货就送到村里了。蔬菜水果都新鲜,价格也实惠,我现在天天都在网上买东西。”29岁的村民张娟提着刚买的柚子和猕猴桃,说起话来干脆利索。她说,以前家里要想吃点好的,或者来客人要炒几个菜,都得到镇上县里去买。
“没想过生活会变得这么方便。”村民鲍学霞满面笑容,她手里拿着刚从冷柜里取出的一袋馄饨皮。“我有两个小孩,大的8岁,小的4岁,都喜欢吃馄饨。每隔几天,家里就得包一次馄饨。包馄饨要和面、擀皮、调馅,很费时间。”鲍学霞告诉记者,县城里有专卖馄饨皮的,可村里、镇上没有,只能自己动手做。“现在,我头天晚上用手机在网上商城下单,第二天馄饨皮就送到村了。省心,省力,又省事。”
“费县优鲜村”网上商城有8000多种商品,包括了蔬菜水果、生鲜禽肉、日用百货等众多品类,而所购商品第二天就送货到村的物流配送服务,让村民切实体会到了“美好新生活”的滋味。东古口村的日常生活也真正进入“网络”时代。
王相峰也被乡亲们的购买力震住了。“鲍鱼海参、火锅榴莲、菠萝蜜、电烤箱……村民买啥的都有。”从一开始的几单、十几单发展现在每天一百多单,东古口村的订单还在不断增长中。“全村有300多户村民都成了优鲜村的老客户。有些老人不会用手机,都是让我帮忙下单。前天虾皮特价,我替他们买了30多份。这几天特价罐头都被抢光了。”
不仅是东古口村,截至目前,费县优鲜村已在费县设置了14条生鲜配送路线,覆盖了该县17个乡镇的100多个村居。这在费县乃至全市来说,费县优鲜村首次真正实现了生鲜配送“每日入村”。
企业:“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亟待开拓”
凌晨3点,费县优鲜村总店开始热闹起来。一排排的电子坐秤旁边,40多名员工紧张有序地将各类生鲜分装、称重、打包、分拣。凌晨6点半,第一批已装好货品的物流配送车准时出发,然后是第二批、第三批车辆。
“我们现在每天订单在2000份左右,日流水额10万元上下。今天卖出的大宗货物有苹果、桔子、土豆、菠菜等,仅馒头就卖了280多斤。这些天菠萝蜜也卖得很好。我们把菠萝蜜剥好装盒,每盒一斤,一天能卖出去30—50盒。”费县优鲜村总店店长梁福奎告诉记者,费县优鲜村把生鲜食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如果发现生鲜质量不好,即使是苹果上多一个干疤,我们也换货或者照价赔偿。”
面对热闹的手机“菜市场”,农村消费者最看重哪些因素?“质量和价格最受大家重视。”优鲜村负责人李长国介绍,生鲜不同于其它商品,质量好、价格低是吸引农村消费者的最关键因素。“我们一直做镇村农贸市场以及饭店的生鲜批发生意,差不多有30年了。费县优鲜村有良好的生鲜食品采购渠道和丰富的物流配送经验,这也是我们把生鲜配送业务从B端(企业用户)拓展到C端(个人用户)的底气所在。”
虽然有诸多优势,但费县优鲜村要做“进村入户”的C端生鲜配送,难题依然很多。C端的个人客户订单多、种类多、货量小,此外农村村、镇、县城之间距离较远,这对费县优鲜村的分拣、物流等环节都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规定,所有生鲜订单必须在次日上午11点前抵达村级提货点。”梁福奎说,总店的分拣配货员猛增到40多个,有时订单多了就临时再增加人员;全县设置物流路线增加到14条,物流配送车辆增加到15辆。
为了降低成本,费县优鲜村进一步完善了采购、分拣、配送流程,采取了分拣人员时薪制,并将村级提货点尽量设置在交通要道旁。
“今年4月,我们开始做费县的C端生鲜配送业务。仅仅8个月时间,就做到每日订单2000份、营业额10万元的成果。明年我们计划发展到日订单5000份以上。这项业务也会是我们公司的未来发展关键增长点。”费县优鲜村总经理李振说,现在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消费者对生鲜商品的需求增长迅猛,再加上农村区域面积大、超市少、距离远,而且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外出不便,所以农村生鲜配送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费县已有多家企业学习优鲜村,尝试开展农村生鲜配送业务了。
政府:“确保这项民生工程健康发展”
自从费县优鲜村在县城设了几个提货点后,费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博就时常用手机在网上购买生鲜食品,下班后到该公司的提货点取货回家。“优鲜村的生鲜食品质量好、价格好,售后服务也到位。”范博说,手机“菜篮子”是一项新兴商业形态,农村生鲜配送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确保它能健康发展。
在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上,费县一直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2018年,该县就已经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统一揽收、统一配送,打通了快递物流进村的“最后一公里”,日均收发快递达到17万件以上。“我们的物流体系能够为全县电商主体提供快递服务,助力地瓜、甜瓜等农产品上行,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费县商务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孙百合说,农村对外销售的渠道打开了,但是农村消费的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手机“菜篮子”正在打开新的农村生活服务市场。“我们鼓励电商企业‘下沉’到村居,做好农村消费者的物资和服务保障。”范博介绍,费县商务局正积极推进“电商+社区团购+批发零售”模式,通过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帮助费县优鲜村这类电商企业“向下”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优鲜村等平台把费县的优质农产品推介出去。”
“比起传统电商物流,生鲜物流专业性更强,对整个供应链的储存、运输、销售等要求更高。现在农村生鲜物流行业刚起步,企业存在小、散、乱等问题,亟待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我们正准备扩大经营场所,招聘更多的工作人员。”李长国想继续拓展费县优鲜村的客户群和配送范围,让企业做大做强。他觉得,2021年将会是农村生鲜物流行业发展关键的一年。
临报融媒记者 王珊珊
责任编辑: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