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沂网讯 吞下农林废弃物,“生态包袱”秒变“绿色财富”;增收600多万元,5分钟生活圈让乡村片区更智慧;健康肉制品用上智慧云平台,全国销冠向绿色低碳加速跑……在兰山区,一个个好项目让乡村振兴蓝图变为可以触摸的现实,也把农民的幸福生活绘进画卷。
今年以来,兰山区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好例,立足城区优势,突出产业赋能,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引领,以片区化推进为载体,以深化改革为路径,积极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走出了统筹推进乡村全域振兴的新路径。

又是一年秋收时,可那一垛垛的秸秆,除了焚烧或丢弃还能怎么处理呢?兰山区作为“中国板材之乡”“中国木业生态科技城”,拥有木业及配套企业3500多家,如此庞大的产业产生的“边角料”,又该怎么办?国能(临沂)循环农业能源联产项目给出了答案:发电、供暖。
该项目由国能生物发电集团与临沂兰城热力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总投资5.2亿元,采用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技术,实现农作物秸秆和板材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草木灰富含磷、钾等元素,可以做成复混肥,反哺农业,形成‘农业到绿色能源再到农业’闭环。”该项目工作人员表示。
这是国内首个不依赖政府补贴的能源联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处理农林废弃物60万吨,发电2.8亿度,供热150万吨,能满足200多家规上板材企业用热和用电需求;通过“企业+专业经纪人+农户”的原料收储模式,年可助农增收1.8亿元,解决1000余人就业。
道路平整,绿化秀美,老年活动中心、共享餐厅、健康管理中心等公益设施一应俱全——行驶在“合木未来”片区示范村东朱汪村,一幅和美惬意的生活景象映入眼帘。该村发展高效农业与板材加工业,实现集体年收入6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3.1万元。“睦邻里”一条街、“5分钟便民生活圈”等亮点工程,让村庄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魂”。
合木,取于“合抱之木”,寓意片区产业发展由微小累至宏大,也有“和睦”之意。该片区位于方城镇南部,总面积23.6平方公里。围绕“绿创·板材之乡,共享·未来乡村”的总体定位,该片区推进产业共富、运营共赢、设施共通、环境共美、服务共享五大建设方向,硬化道路8万平方米,敷设排水管道1.2万米,新增绿化3万平方米,建设数字创客空间、外贸服务中心等平台,发展“研学+”、净菜加工配送等产业,打造“合木未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试验区、城郊型乡村振兴“兰山样板”

“我们是今年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一期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酱卤生产基地,已经试生产;二期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在李官镇齐汇年产25万吨肉制品研发加工项目现场,工作人员说。项目建成后,可定向链接周边县区生猪养殖场户300余家,通过订单农业、标准化养殖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户增收3000万元,吸纳就业1250人。
该项目核心生产车间严格依照国内食品行业最高标准建设,引入国际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分切及无菌加工系统,配合AI视觉检测、闭环温控管理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食品安全等级与质量稳定性。在建的3万吨智能化冷链仓储,是全市首家无人智能冷库,可实现从入库至出库全流程无人化作业。与江南大学、南京农大等高校深度合作,采用“一肠一码”,产品全流程可追溯。
今年以来,兰山区围绕全市健康肉制品标志性产业链,深耕农工链、提质招育链、升级产品链、畅通资金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打造特色链条,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延链增值、集群发展。其中,山东齐汇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明星产品“非比寻常”烤肉肠占据全国同类市场份额50%。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石明兴 通讯员 孙磊
编辑:杜凤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