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挑大梁•非凡“十四五”
中国临沂网讯 历史,不断书写新的篇章,而精神在时代变迁中成就永恒。
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革命老区,发展于齐鲁大地,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1年到2025年,时间的如椽巨笔绘就“十四五”的辉煌篇章,即将开启“十五五”的振奋乐章,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让理想信念的火种,成为持续驱动临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将磅礴力量熔铸为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坚定精神自觉与战略定力。
作为沂蒙精神核心发源地,临沂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始终高举沂蒙精神这面光辉旗帜,持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地域自豪感和精神自豪感,使之成为临沂最深厚的政治底蕴、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最鲜明的城市标识,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巍然绽放、光彩璀璨。
(一)
特殊的时间节点,总会勾起人们厚重而难忘的记忆,给人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进的力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1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同年9月,沂蒙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022年3月,经党中央批复同意,沂蒙精神基本内涵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以及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确定,为研究、弘扬与践行沂蒙精神,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方向既定,前路正明。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把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写入了党代会报告、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出台实施了《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等一批重要政策法规。
2025年7月1日,山东省正式实施了《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这是全国首部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省级法规,将推动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上升到法律制度规范的高度。
这是传承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新起点。沂蒙精神成为沂蒙人民乃至山东人民的精神标识,过去是、现在是、将来始终是熔铸在齐鲁儿女血液中的红色基因。
五年来,我市牢记嘱托、狠抓落实,陆续制定并实行了《2021年弘扬沂蒙精神工作方案》《沂蒙精神宣传阐释方案》《临沂市新时代全环境践行沂蒙精神实施意见》,《沂蒙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规划方案》等,并编制了《临沂市红色文化“十四五”规划》,不断将传承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向前推进。
2025年8月2日,中共临沂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体会议明确:高举沂蒙精神大旗,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团结奋斗、弘扬传承贯穿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更好地凝聚共识、引领发展。
(二)
沂蒙精神的力量是什么?沂蒙精神的先进性、人民性、实践性如何体现?关于沂蒙精神的时代之问,正在一个个被深入解读。
“沂蒙精神的力量,根本是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实践的力量”
“沂蒙精神的先进性,体现在先进理论孕育、先进政党引领”
“中国共产党是沂蒙精神的培育者、引领者、主导者和缔造者,沂蒙精神是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度契合”
……
近年来,临沂充分发挥沂蒙精神重要诞生地资源优势,把挖掘、阐释、弘扬、践行沂蒙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统筹力量成立沂蒙精神研究中心,常态化设立市社科规划沂蒙精神研究专项,不定期举办高端论坛,不断推动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系统化、立体化、多样化,成为革命老区中最具知名度的红色文化交流平台之一。
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原一级巡视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延明等诸多知名学者,对沂蒙精神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深挖沂蒙精神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文中关于沂蒙精神“先进性”的阐述,就是韩延明的理论研究成果之一。
截至目前,临沂先后承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弘扬传承沂蒙精神”理论研讨会、“山东社科论坛——红色基因传承学术研讨会”“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与新时代党群关系理论研讨会等。在广州举办“沂蒙精神耀岭南 40年沧桑巨变看临沂——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研讨会,联合吉安、延安、石家庄等市举办“弘扬老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论研讨会等,共推出理论成果530余篇,在《学习时报》等刊发重磅文章10多篇。
同时,还组织红色基因交流互鉴活动,联合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地,策划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联展互展,扩展了红色基因传承弘扬广度。
(三)
“这碗饺子,不敬天不敬地,就敬为救咱朱村牺牲的战士们!”情景剧《第一碗饺子》里的这一声呐喊,喊出了“祭英烈,奠忠魂”的传承,让观众在热泪中感受80多年前,临沭县曹庄镇朱村24位战士抗日保村的壮烈。
这是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活动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为“钢八连”英雄连队送上的一份别样“生日礼物”。宣讲后,该部队与临沂市委宣传部签订了全民国防教育军地共建协议,军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革命精神往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崇高的理想,若仅以抽象概念灌输,极易陷入空洞说教。近年来,临沂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宣传宣讲、文化文艺、新闻舆论等方式,持续提升沂蒙精神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
去年,临沂创造性开展了“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活动,突破常见的概述式讲解,采取“理论宣讲+小戏小剧+红色故事+TED演讲”等形式开展。这种互动化、沉浸式的体验,贯通历史与现实,精神的传递也因此更具穿透力。
2025年5月28日,“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活动走进北京大学,《火种》《信仰》等10余个原创节目,充分展现了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底蕴,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沂蒙的红色故事和伟大精神,都深深感染了我。”北京大学2021级学生刘健生说,沂蒙精神通过鲜活的文字、故事、戏剧等宣讲方式,真正传递到了新时代青年的内心深处。
沂蒙精神百校行、带着沂蒙精神上大学、沂蒙精神进军营等活动,都是临沂以“沂蒙精神代代传”为统领,策划推出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弘扬活动,用接地气、有生气、富有吸引力的大众话语,架起革命精神通向群众的桥梁。
去年以来,“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活动先后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等全国60家单位、宣讲70场次,线上线下受众超20万人次,被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全网点击量超5.7亿。
临沂还与团中央联合实施了全国大学生宣讲沂蒙精神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全国466所高校、1000支队伍1万人积极参与,累计宣讲1.06万场次、现场受众204万人次。“沂蒙精神百校行”志愿宣讲团获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多项荣誉。中宣部对我市主动走出去,推进“沂蒙精神代代传”给予高度评价。
创新实施“小戏小剧”创演工程,编排《跟着共产党走》等红色剧目440部,举办“沂河之夜”巡演3000余场次,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叫响“群众演给群众看、群众文化群众办”全国品牌。今年,我市组织开展了“沂蒙精神代代传”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传播活动,推出文学、书画、音乐等9大门类、8000余件作品,掀起了沂蒙精神宣传弘扬的高潮。
(四)
最好的弘扬是践行。
临沂市委、市政府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意志,坚守“为人民、靠人民”的价值追求,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自觉把践行沂蒙精神贯穿主责主业、融入日常平常,推动革命老区现代化进程向前迈出坚实步伐。
一以贯之的主题,始终不渝的初心,接力奋斗的足迹。
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密切党群关系,各级政府每年公开承诺一批民生工程,我市塑造了驻村第一书记、“12345·临沂首发”等特色工作品牌,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其中,“12345·临沂首发”平台被省委改革办授予“2024年度市域改革精品案例名单”荣誉称号。
2024年12月30日,临沂市举行“沂蒙发布厅——临沂市优秀沂蒙精神践行者”发布仪式,“时代楷模”王传喜、沂蒙新红嫂于爱梅等100人荣登榜单。
为发挥典型引领激励作用,我市创新打造“沂蒙发布厅”,聚焦各行业各领域沂蒙精神弘扬践行者,宣传沂蒙精神、讲好沂蒙故事、推广沂蒙好例,举办“临沂最美教师”“乡村振兴”“临沂市优秀沂蒙精神践行者”等发布仪式和“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活动共计15个场次,选树推介退役军人等群体14批、典型927个,场次累计全网报道总浏览量达1.4亿,引导社会各界争做红色基因传承人。
当前,沂蒙精神已深深扎根沂蒙大地和广大沂蒙儿女心中,践行沂蒙精神已成为全市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批批优秀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涌现,成为新时期践行沂蒙精神的典型示范。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珊珊
编辑:张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