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沂>临沂新闻>

职教高考破局之路 从“课堂”到“工位”的零公里跃迁

2025-07-10

中国临沂网讯 王一帆的职场之路,几乎没有缓冲带。作为通过职教高考升入临沂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他在大学毕业前就已稳稳地坐在了山东亮美嘉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筑木设计部的工位上。量房画图、效果图设计、协助资深设计师……这些工作对他而言,早已不是陌生挑战。

“说实话,起初到亮美嘉学院学习时,心里是有点打鼓的。”王一帆回忆起初入这所“搬”进企业内部的学院时的情景。然而,抵触很快被实践带来的冲击所取代。“教我们的老师,本身就是公司里的一线设计师,教授我们的都是实打实的经验。”王一帆在真实的项目锤炼和职场氛围中,迅速沉淀为脚踏实地的设计思维与实践能力。他的经历,正是职教高考学生通过深度校企融合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创新“引校入企”模式

“准员工”变成“实战派”

在临沂职业学院,像王一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所依托的平台,正是临沂职业学院与山东亮美嘉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3年合作共建的亮美嘉设计学院。这所学院把办学地点“搬”进了企业大楼,将“引企入校”的传统思路,转变为“引校入企”,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以“准员工”的身份,深度浸润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之中,打通了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

学生们在学业第二年即整体进入亮美嘉学院“实习”。课程设置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划分为水电、木工、色彩、智能照明、建筑材料等七大模块。其最大特色是“项目驱动”式教学——学生一进入学院,便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投入到真实的商业项目中。知识不再是书本上平面的图文,而是眼前立体的材料样板、知名设计品牌的构造细节、与一线设计师的零距离交流。强烈的现场感和项目压力,迫使学生直面职场挑战,审美与技能在实战中不断飞跃。

据悉,亮美嘉学院自成立以来,已培养两届约200名毕业生。该学院生源构成中,职教高考生源占比约为40%。临沂职业学院亮美嘉设计学院院长汪冰影表示,职教高考学生因在中职阶段已打下一定专业技能基础,在项目实操中往往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上手速度,优势十分明显。

亮美嘉设计学院的“引校入企”模式,是临沂探索职教高考破局之路的先锋,它代表的是临沂职教领域一种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共识:只有将“课堂”无限贴近“车间”,让学生无缝对接“产线”,才能真正培养出产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通从“课堂”直连“工位”之路。

课堂进车间

多元产教融合的“临沂解法”

在临沂职业学院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里,场景同样令人振奋。学生们正操作着临沂龙头企业山东临工、山重建机等生产线上的工业设备。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来到学生身边,现场指导他们调试程序、操作设备。这处由学院、沂河新区、上海金东唐三方共建的产学研一体化公共实训基地,是山东省内首个以政校企联合模式建设运行的基地,并获批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接近真实工业场景的“练兵场”。

“我们与山东临工、山重建机等百余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班’和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这种定向人才培养,建立了适用型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临沂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安丰和介绍,目前,学校已与市内外200余家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园区共建150余处生产性实训基地。

这种“敞开大门办学”的理念,将课堂延伸至企业的工厂车间,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共建产业学院,以实战式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数据印证了成效:自2019年创建首个产业学院起,参与建设的企业已达106家,吸引利用社会资金近1亿元,建成的产业学院数量达到25个。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如同多条并行的轨道,助力职业教育学生驶向技能成才、优质就业的彼岸。

破局“最后一公里”

职教高考的广阔前景

职教高考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具备职业技能潜质的学生开辟升学通道,并最终指向高质量的就业。亮美嘉设计学院的高就业率、临工等合作企业“订单班”学生的精准输送,以及遍布各行业的产业学院毕业生的多元选择,共同勾勒出职教高考学生的光明前景。他们不再仅仅依靠一纸文凭去叩击就业大门,而是凭借在校期间深度融入企业、参与真实项目所锤炼出的扎实技能、项目经验和职业素养,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第三年的实习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就业缓冲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王一帆的感悟,道出了“最后一公里”被破解的关键。通过“引校入企”和多元化的深度校企合作,职教高考学生拥有了更长的企业浸润期、更真实的项目实践场、更直接的就业对接平台。学习与工作、校园与企业、学生身份与员工角色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交融。当毕业时刻真正来临,他们已经完成了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关键蜕变,就业不再是临毕业时的仓促选择,而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衔接。

从王一帆在亮美嘉设计学院的蜕变,到职教学生在智能制造基地里与临工工程师并肩学习的身影,再到百余家企业深度参与构建的产教融合生态网络,临沂的实践清晰表明:破解职教高考的“出口”难题,核心在于将产教融合做深、做实、做出成效。当职业教育真正与产业同频共振,当学习环境与工作场景实现“零公里”对接,职教高考就不再仅仅是升学的“另一条赛道”,而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和人生出彩的康庄大道。这,正是职教高考破局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连娜 孙姣姣

编辑:张齐美

关闭】【纠错:linyi0539ch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