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众多寒门学子的期盼,2019年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启动了!今年圆梦行动将遵循“救助——发展”的目标模式,继续为家庭经济困难高考新生提供每人4000-5000元人民币资助,同时,为受助生提供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的机会,彰显寒门学子自强不息、励志成才的顽强品格,褒扬爱心集体、个人的公益助学行为,倡导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营造相互关爱的社会氛围。
据了解,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是共青团面向贫困高考新生开展的一项公益救助活动。我市自2004年开展活动以来,在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的关注和支持下,共募集圆梦助学金2331万元,累计帮助6715名家境贫寒的高考新生圆梦大学。为继续动员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这项工作,共青团临沂市委、临沂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临沂市青年联合会、临沂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临沂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决定启动2019年希望工程圆梦行动。
今年圆梦行动的资助对象为2019年参加高考并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本科以上家庭经济困难高考新生(军校、艺术、体育类、免费师范生除外),资助标准为每名大学生4000-5000元人民币。受助学生必须是家庭年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家庭困难的2019年应届高考学生(省、市精准扶贫户学生优先,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优先,须没有同时获得其它奖学金、助学金资助,低保户学生民政部门另行专项资助)。
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个人学习情况的真实性,各县区、各单位需组织志愿者、乡镇团委共同开展圆梦行动走访摸底工作,全面走访学生,并通过邻居、村委了解并核实情况。同时,多方发动、广开募资渠道,广泛号召社会各界公益人士参与到圆梦行动中,募集更多的爱心资金,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圆梦大学。凡是一次性资助10名(含)学生以上的,可单独成立圆梦行动专项基金,并根据捐方意愿组织学子见面会等活动;社会各界的零散捐赠,可根据捐方意愿给予安排见面或家访;鼓励有条件的捐方常年结对资助困难学生或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公益岗位。捐款可以直接捐给学生本人,也可以由希望工程转交,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圆梦行动是共青团的知名品牌工作,事关学子命运的转变,牵动着各界爱心集体和人士的心,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奉献爱心,同时也可以致电临沂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圆梦行动热线05398726967咨询、报名。
家庭困难挡不住我们的梦想
临沂“准大学生”们,加油!
多年来,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为成千上百的寒门学子打开了通往象牙塔的大门,众多受资助的学生也因此实现了理想,在社会各界发挥着作用,传递着爱心。“不放弃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准大学生’是大家共同的愿望。”2019年,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再起航,记者同临沂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起,实地走访困难学生家庭,真切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在这里,记者用文字和图片展示了他们对于大学的渴望,希望社会各界再次携起手来,帮助他们圆梦大学。
沂水徐贵廷、徐贵顺:
双胞胎兄弟一起上大学
顶梁柱妈妈彻夜掉眼泪
这些天来,沂水县诸葛镇大崖头村李玉松最开心的事,就是下班回家和双胞胎儿子,一遍遍地看手机里大儿子徐贵廷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录取的信息。“这么多年的努力,两个孩子都过了本科线,当妈的能不高兴吗!”李玉松说。
徐贵廷、徐贵顺和妈妈在一起看哥哥被录取的信息。
考上大学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当着孩子的面,作为全家的顶梁柱,妈妈李玉松总是很开心,满脸的笑容让这个家庭充满了信心。可每当深夜或者孩子不在家的时候,这位坚强的妈妈依然会悄悄落泪。
“孩子他爸这几年老出意外,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几万块钱。这些年,我没白没黑地在食品厂上班,一天七八十块钱,就为了多给孩子攒学费。”说到这里,李玉松背着孩子抹了一下眼泪。
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孩子父亲骑车发生车祸,造成大腿骨折。农村家庭没有劳动力就没有收入,在钢板未拆时,父亲又到沙场打工,谁知腿上钢板断裂造成二次伤害。2014年,父亲的腿算是好了,可在镇上鞋厂上班时,左手又被机器挤伤,引发感染,导致左手丧失劳动能力。“你说孩子他爹怎么这么倒霉,去年在路边站着又被车撞了,造成脚踝骨折,肇事者只是给了一点医疗费,就找不到人了……”
连续的事故,让这个本来富足的家庭变得“伤痕累累”。幸好徐贵廷和徐贵顺两个孩子足够争气,通过努力分别考过本科线。“我总觉得对不起老大(徐贵廷),他理科考了518分,有机会去大城市上学的,是我建议他报名提前批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公费医学生。”李玉松说,家里实在负担不起两个大学生,只能让成绩好一点的哥哥受点委屈了。弟弟徐贵顺考了465,第一志愿报名济宁学院,目前正在等通知。
“妈妈不说,但我们知道家里的困难。爸爸的伤还没好利索,春节后就去潍坊打工,为我和弟弟筹学费。”徐贵廷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他和弟弟还有几个同学就去青岛一家酒店打工,每天能挣100块钱,等到开学也能攒上几个月的生活费,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沂南贺红达:
单亲家庭孩子高考考了605分
希望通过努力让妈妈不再劳累
高考结束,考了605分的沂南县苏村镇东南村的贺红达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帮妈妈修整墙皮脱落、到处是老鼠洞的老房子。“姐姐要带着男朋友回家,我在家干活也能帮妈妈省下工钱。”贺红达说,姐姐一直都是他的榜样,今年本科毕业的姐姐放弃考研参加工作,为的就是给他攒生活费。
贺红达在为妈妈做午饭。
说是“装修”,其实也就是修补下墙皮、扎个顶棚,铺上十多块钱一块的地板砖。“一共花了2000多,他姐姐付出这么多,咱也得给她男朋友留个好印象。”贺红达的妈妈赵西爱不好意思地说。
贺红达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五年前,父亲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只剩下至今还要吃药维持血糖的母亲,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我在村里工作,这几年每个月能发个千把块钱,平时帮人家看孩子挣点钱贴补家用。”说到这里,赵西爱又开始埋怨起自己的身体,家里大部分收入都让她用来买药了。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高中阶段,成绩优异的贺红达就凭着奖学金为家里节省了不少花销,他省吃俭用,一个月只有300多元钱生活费。“姐姐这几年的学费都是靠助学贷款,我也会学姐姐这样。”605的高分,让很多人羡慕,但本来有机会去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上学的贺红达,却毅然选择了离家只有200多公里的中国矿业大学。“我想离家近一些,因为我不放心妈妈。”贺红达说。
“我始终觉得,困难不是我的绊脚石,它给了我奋斗的动力。”贺红达说,现在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他必须肩负起这个家庭的重担,让妈妈早点不用这么拼命挣钱。让妈妈享受儿女带来的幸福,是他最大的愿望。
沂南李晓燕:
妹妹放弃高中为姐姐大学让路
姐姐执意学护理照顾体弱父亲
545分,是沂南县辛集镇李家屯村李晓燕今年的高考成绩。就在全家为李晓燕高兴的时候,李晓燕却倍感沉重。“妹妹为了帮我攒下上大学的费用,选择了技校放弃了高中,我心里感觉非常亏欠她。”李晓燕对记者说。
李晓燕(右)指导妹妹读书。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 2014年的一场车祸,让李晓燕的母亲成了植物人,在病床上躺了一年多后,母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家庭。后来肇事者虽然找到了,但对方家境贫寒支付不起近30万的医疗费,只能李晓燕一家自己承担。“妈妈去世给我们的打击太大了,我后悔当时没能多陪陪妈妈,多照顾照顾她……”说到这里,李晓燕颤抖地咬着嘴唇,硬是把眼泪憋在眼眶里。
“妈妈走了后,爸爸出去打工了,可他还有糖尿病,手臂还烧伤过,干不了重活,也挣不了多少钱,每天很累很累。”李晓燕说,这些年,她和妹妹在外上学,毕业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用了一个星期把乱成一团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板板正正。“爸爸的压力很大,想着法给我多挣点学费,每天回家吃点饭倒头就睡,我和妹妹都非常心疼他。”
“我从小就憧憬着能考上大学,梦想着有一天能凭读书走出这个小县城,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李晓燕说,现在她的想法有些变化,她希望能多在爸爸身边陪伴,好好照顾体弱多病的爸爸。“我第一志愿报考了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我有时候想,如果小时候,我有这方面的知识,妈妈或许会醒过来……”
临报融媒记者 庄成
责任编辑: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