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地震台网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研讨四川长宁地震烈度划分情况。
临沂市地震台网中心负责人王帅合介绍地震发生的原始波形图。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后,有市民拨打临沂市地震台值班电话,就四川宜宾、成都等地提前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以及我市地震预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咨询。今天,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临沂市地震台的专业人员。
预警是怎么做到的呢?
市地震台监测预报科刘莉科长说,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时根据电子信号传输速率远大于地震波速度的原理而发出的警报,所以人们可在真正的地动山摇前得到警报,就像“先看到打闪,再听到打雷一样。”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震发生后预警系统需要一定响应时间,所以震中周边30公里左右的范围还是预警盲区。
在临沂市地震台网中心,中心负责人王帅合介绍,此次地震预警是由成都高新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网,通过电视、手机、专用地震预警终端等渠道发布的。据媒体报道,本次地震分别提前10秒、43秒、61秒向宜宾、乐山、成都等地市发布了预警。目前,我市地震台网中心已接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预警终端设备,但由于此次四川长宁地震距离我市较远,没有震感,达不到设定的报警要求,所以没有启动预警。
预警和预报是不是一回事?
这次成功预警,引起了网络热议,很多网友惊叹地震可以预报了。对此,王帅合说,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虽一字之差,但本质上截然不同,预警不等于预报,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而预报则是在地震前。目前,准确地预报地震仍然是一个世界难题,而且短时间内难以取得突破。
有了地震预警,以后就可以安全躲避地震了?
“当然,预警也不是万能的。”刘莉说,从有关资料了解到,提前3秒预警,人员伤亡比将减少14%;提前5秒,伤亡比将减少22%;提前15秒,伤亡比将减少53%。但这一切都必须在一定的烈度范围和足够的逃生时间内才能实现,并不是有了预警就万事大吉了。预警系统的原理决定了其提供的应急时间是有限的,越接近震中,能提供的预警时间就越短,离震中越远,提供的预警时间越长,其意义也随之削弱。对于民众而言,可以根据预警时间,并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采取合理的避险措施,进行有效快速疏散。对于工程来说,可以根据预警时间,采取紧急的应急处置,如煤气自动关闭、电力自动切断、高铁紧急制动等,避免次生灾害。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发生时,东北新干线有27列列车正在运行。这些列车在震动实际开始前就紧急刹车而减速停止,乘客无一人受伤。
我市可以做到地震预警吗?
刘莉介绍说,其实,国家级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工程正在积极有序的推进中,预计2020年实现地震烈度速报,2022年全面实现地震预警。该项目包括台站观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与保障系统五大系统。除了能为重点区域提供秒级的地震预警服务,还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1至2分钟发布地震基本参数速报信息,2至5分钟发布烈度速报信息,30分钟至24小时持续提供地震灾害评估信息,24小时后产出更为丰富的信息产品。
此项目建设中,我市将建设168个台站,其中基准站12个、基本站16个、一般站140个,将在原有台站改建和新建台站的基础上加密台网布局,台站间距越小,预警网络就更密集,将大大提高我市地震监测的能力,增强地震参数、震源参数速报能力和灾情快速评估能力。项目建成后,新增的预警信息发布功能也值得关注。按照规划,我市将形成在地震发生前5-10秒内即可发出地震预警的能力,并通过手机APP、微信、电视、广播等多种预警终端向民众提供地震预警服务,供大家“抢”得黄金时间有针对性地避险,减轻直接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
除此之外,我市已初步确定在26所学校安装预警终端,作为首批地震预警示范场所,预计明年可具备预警条件。配合法律法规的完善,预警终端将逐步向全社会推广,群众将逐步享受地震预警服务。
临报融媒记者 孙玉光
责任编辑: